第 21 节
作者:水王      更新:2022-06-19 10:16      字数:3213
  ビ爸涣恕K焱晟ナ潞螅芸炀拖Я恕T谡饧柑旄闯鲋埃隽艘槐臼椋赘歉鍪顾露赖纳涞贸涫档呐恕?br />
  记者:杜拉斯去世后,您怎么样了?
  扬:我垮了。她星期天去世以后,我得忙葬礼、墓穴这些东西。我见了很多人,身不由己。我已经想到她马上就要死,但当这件不可想象的事情发生时,我还是感到突然:某人有形的躯体消失了。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我感到害怕,我感到耻辱:这场爱情结束了,而我还活着。
  记者:您做了些什么?
  扬:我穿过了马路。我住在她家里。我提着我的两个手提箱,来到马路对面她留给我的单间公寓。在两年当中,我没有出过门,我企图自杀,但没有行动,这是因为我并不想自杀。我最终明白了,那是开玩笑。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8年7月30日。那天,我打电话给我母亲,她把我带回了家。
  记者:杜拉斯的书您有没有不喜欢的?
  扬:她的书我全喜欢,越来越喜欢。我全都重读了一遍。她说得对,她没有说空话,就是说没有玩虚的:她写的都是事实。
  记者:十六年中,您没有读过别人的任何作品。现在呢?
  扬:离开蜗居之后,我首先读了于连 · 格林的《青春岁月》。那本书棒极了。我本来可以给他写信的!可他当时正奄奄一息……现在,我读圣奥古斯丁和皮埃尔…让 · 茹夫的作品。也读《圣诗》。
  记者:您最后还是回到巴黎来了?
  扬:是的,1998年11月16日,我回到了巴黎。我母亲告诉我,11月16日是圣玛格丽特日1。
  记者:人们经常在花神酒吧看见您。
  扬:这家酒吧离我的住处最近。可以在那里看书看报吃喝,不吃可以说话,不说话可以做您喜欢做的事。那里既不大,又不小,有镜子和白色的长凳。乡下的酒吧间里几乎什么都没有。
  记者:但您以前和杜拉斯去过那里。大家都认识您吗?
  扬:别人认识我,我不认识他们。
  记者:您还喝苦康巴利吗?
  扬:不喝了。或者说,只有在夏天才喝。现在我喝潘氏香槟,加一片黄瓜皮。
  记者:杜拉斯死后,您系着一条瓢虫图案的领带。您不是不喜欢彩色领带的吗?是不是变了?
  扬:没变。我仍然不系彩色领带。那条瓢虫领带,我非常喜欢,可后来坐出租车时丢了。
  记者:杜拉斯的那些戒指去哪里了?
  扬:她临死之前,手指细了,我把戒指摘了下来,应该在她儿子那里。她曾对我说要送我一只,但没有送。这没关系:我受不了戒指,它使我有压迫感。我买了戒指,又把它们送人了。她还有一个小小的银手镯,但那东西,我坚持让她带走了。您知道,我几乎没有她的任何东西,甚至连我写给她的信也没拿回来。
  记者:您是文学遗产继承者。您将成为百万富翁。
  扬:根本不是那回事,遗产继承刚刚办妥。有许多版税要付,我只得百分之十。
  记者:您曾经给杜拉斯开车。您现在还开吗?
  扬:我又开车了,开我母亲的车。至于行走嘛,我也在重学。当我出了我关了两年的蜗居,我都忘了走路了。况且,跟杜拉斯在一起,我已失去了走路的习惯:我们去哪儿都开车。
  记者:杜拉斯曾说,您真的什么都不干。除了这本书,您还是什么都不干吗?
  扬:啊,是的。我没干什么大事。我写信。我给人写信,随便给人写信,但决不给作家写信。杜拉斯她不停地写,但我没有这种需要。我看着大海。我走路。我不会对自己说:“天哪!我得写作了!”
  记者:您怕永远成为杜拉斯的鳏夫吗?
  扬:不,我不是鳏夫。倒是她是我的寡妇。
  记者:这话是什么意思?
  扬:也许是她更需要我,而不是我更需要她。她的聪明之处是让我以为恰恰相反。否则,事情不会这样的。我不仅仅是侍者。或者应该说,她需要我这样的侍者。
  (文中记者为菲利普 · 朗松)
  译自1999年9月2日法国《解放报》
  译后记
  杜拉斯以小说《情人》闻名于世,但她生活中的情人与她演绎的爱情故事比她的小说更传奇、更有戏剧性。在她众多的情人当中,扬 · 安德烈亚是非常特别的一个,因为他和杜拉斯的爱情是一种“不可能的爱情”。如果说中国情人是杜拉斯年轻时爱情的化身,而且很可能是一个虚幻的春梦,扬则是她实实在在的“爱人”。因为,除了爱,无以解释他的忠诚和无私。
  扬不是作家,好像也不想当作家,虽然他曾写过一本书《玛 · 杜》,但那完全是在杜拉斯的影响下写成的,用的是杜拉斯的文体,杜拉斯的语言,写的也是杜拉斯本人。他当时很放不开,因为杜拉斯尚在,就在身边,监视着他,也许那种目光是温柔的,充满爱怜,但很自私。这是杜拉斯的天性。
  杜拉斯去世后,扬是否感到了解脱,我不知道。但从这本书上来看,他好像自由了,虽然文字还摆脱不了昔日的痕迹。他无意暴露杜拉斯的隐私,但他笔下的世界在我们看来仍那么神奇,杜拉斯在作品中和生活中留下了无数个谜,扬也许是一把解密的钥匙,尽管不是万能钥匙。扬在书中告诉我们,《情人》并不是杜拉斯写出来的,而是扬一个字一个字在打字机上敲出来的(当然有杜拉斯在旁边口述);那个“坐在走廊里的男人”和那个“灰眼睛的小男孩”原来就是扬;电影《大西洋人》中那个看不清脸的侧影、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原来也是他的杰作。杜拉斯后期的创作和这个“什么事都不干”的年轻人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自从“1980年夏”开门接纳了扬后,杜拉斯就很少与别的朋友来往,连儿子乌塔跟她见面也不多。
  有人说扬是杜拉斯的情人,也是杜拉斯的奴隶。奴隶与情人,这两个本来互不相关的词勾出了扬的光辉形象。形象之所以光辉,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是因为他讲奉献而不图回报。他陪伴杜拉斯十六年,牺牲了自己的一切:青春、学业、尊严、自由。他图什么?金钱?名誉?杜拉斯已明确告诉他:“扬,你什么也得不到的。”长期生活在杜拉斯身边的扬应该知道杜拉斯并不是在开玩笑。杜拉斯去世后,他没有得到任何东西。杜拉斯曾答应给他一个戒指,最后也没有给。
  他之所以甘心当杜拉斯的“奴隶和情人”,是因为爱杜拉斯的书,爱所有的书,每一本书都爱。直到今天,他还在一一重读杜拉斯的所有著作。自从他得知杜拉斯这个作家后,他就只读杜拉斯,别的作家的书一概不读。这是何等的忠诚。
  也因为爱杜拉斯这个人。爱她的乖戾、吝啬、专制、天真和智慧。这种爱是无私的,也是真实的。因为他也赌气,也反抗,也出逃。但真正能兼杜拉斯的秘书、护士、助手、侍者、司机和情人于一身的,只有扬一人。读到这个三十来岁的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替杜拉斯洗澡、搓背、擦脚时,真让人感慨。
  杜拉斯曾对扬说:“没有我,你怎么办?”而我却要问杜拉斯:“没有扬,你怎么办?你能写出那么多作品,能安乐地享受晚年,能走出1988年死亡的阴影吗?”拥有扬,杜拉斯应该足矣!
  对有些人来说,扬对杜拉斯的爱是不可能的,不真实的;有的人则认为,扬是个能屈能伸,站得高,看得远,能做大事、成大气候的人。那么,杜拉斯的死对他来说,应该是一种解脱。但事实上,要不是怕绳子承受不了自己的重量,扬的生命也差点随她而去。杜拉斯去世以后,扬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不出门,不见人,不说话,光吃,光喝,光抽烟。酒瓶堆了一屋子,家里乱得像个垃圾堆,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他不理发,不刮胡子,成了一个“野人”。他就在这种半死半活的状态下继续跟杜拉斯对话、写信、沟通感情,最后写成了这本书。
  所以,这本书只能是一部意识流小说,一部动人的抒情散文:时空打乱了,回忆、插叙、倒叙混在一起,维系它们的是爱情。当然,他的叙述和回忆也不乏惊世骇俗的故事、情节和细节。熟读杜拉斯的人还能在书中读出浓郁的“杜拉斯味”来,从语言、语气到结构、句法……难怪法国有评论家惊叹:“似乎杜拉斯就躲在扬的背后!”
  不单有杜拉斯小说的味道,还有杜拉斯电影的味道。那些蒙太奇竟让扬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
  译 者
  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