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节
作者:散发弄舟      更新:2022-06-19 10:19      字数:4800
  四旬,觉天地之气化又变,病者多系气分不足,或气分下陷,外感中亦多兼见此证,即用白虎
  汤时多宜加人参方效。其初得外感应发表时,亦恒为加黄 方效。如是者又有年。
  乃自一九二一年以来,病多亢阳,宜用大剂凉润之药济阴以
  配其阳,其外感实热之证,多宜用大剂白虎汤,更佐以凉润之品。且人脏腑之气化多有升无降,或
  脑部充血,或夜眠不寐,此皆气化过升之故,亦即阳亢无制之故。治之者宜镇安其气化,潜藏其
  阳分,再重用凉润之药辅之,而病始可治。此诚以天地之气化又有转移,人所生之病即随之转移,而医
  者之用药自不得不随之转移也。由此悟自古名医所着之书,多有所偏者非偏也,其所逢之时气化不同
  也。愚为滥竽医界者已五十年,故能举生平之所经历而细细陈之也。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34.温病兼喘胀
  属性:邑中王××之女,年十五岁,于仲春得温病久不愈。
  x病因x 仲春上旬,感受风温,医者延医失宜,迁延旬余,病益增剧,医者诿为不治,始延愚为诊视。
  x证候x 心下胀满甚剧,喘不能卧,自言心中干甚,似难支持。其舌苔白而微黄。小便赤少,大便
  从前滑泻,此时虽不滑泻,然仍每日下行。脉搏一息五至强,左部弦而有力,右部似大而有力,
  然皆不任重按。
  x诊断x 此其温病之热,本不甚剧。因病久真阴亏损致小便不利,所饮之水停于肠胃则胀满,迫
  于心下则作喘。其心中自觉干甚,固系温病之热未清,亦足征其真阴亏损阴精不能上奉也
  (《内经》谓阴精上奉,其人寿)。当滋其真阴,利其小便,真阴足则以水济火,而心中自然不干;
  小便利则水从下消,而胀满喘促自愈。至于些些温病之余热,亦可皆随小便泻出而不治自愈矣。
  x处方x 鲜白茅根去净皮及节间细根(六两锉碎),用水三大碗,煎一沸,俟半点钟,视其茅根
  若不沉水底,再煎一沸,至茅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去渣当茶,徐徐温饮之。
  x效果x 如法煎饮茅根两日,其病霍然全愈。盖白茅根凉润滋阴,
  又善治肝肾有热,小便不利,且具有发表之性,能透温病之热外出。一药而三善备,故单用之而
  能立建奇功也。然必剖取鲜者用之,且复如此煎法(过煎则无效)方能有效。
  凡药之性,能利水者多不
  能滋阴,能下降者多不能上升,能清里者多不能达表。惟茅根既善滋阴,又善利水,既善引
  水气下行,又善助肾阴上升。且内清脏腑之热,外托肌表之邪,而尤善清肺利痰定其喘逆。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35.温病兼虚热
  属性:邑城东刘氏女,年十五岁,于季春患温病久不愈。
  x病因x 因天气渐热,犹勤纺织,劳力之余出外乘凉,有汗被风遂成温病。
  x证候x 初得周身发热,原宜辛凉解肌,医者竟用热药发之,汗未出而热益甚,心中亦热而且渴。此
  时若用大剂白虎加人参汤清之,病亦可愈,而又小心不敢用。惟些些投以凉润小剂,迁延二十余日,
  外感之热似渐退。然午前稍轻而午后则仍然灼热,且多日不能饮食,形体异常清瘦。左脉弦细无根,右
  部关脉稍实,一息六至。舌苔薄而微黄,毫无津液。大便四五日一行,颇干燥。
  x诊断x 此因病久耗阴,阴虚生热,又兼外感之热留滞于阳明之府未尽消也。当以清外感之热为主,
  而以滋补真阴之药辅之。
  x处方x 生石膏(一两捣细) 野党参(三钱) 生怀地黄(一两) 生怀山药(一两)
  生杭芍(四钱) 滑石(三钱) 甘草(三钱)
  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服下。
  x复诊x 将药煎服两剂后,外感之热已退,右关脉已平和,惟过午
  犹微发热,此其阴分犹虚也。当再滋补其阴分。
  x处方x 玄参(一两) 生怀山药(一两) 甘枸杞(五钱大者) 生杭芍(五钱)
  滑石(二钱) 熟地黄(一两) 生鸡内金(一钱黄色的捣) 甘草(二钱)
  共煎一大盅,分两次温服。
  x效果x 日服药一剂,连服三日,灼热全愈。
  x帮助x 按此方于大队滋阴药中犹少加滑石者,恐外感之热邪未尽,引之自小便出也。愚凡治
  外感之热兼有虚热者,恒生山药与滑石并用,泻热补虚一举两得。至上有外感燥热而下焦复滑
  泻者,用之以清热止泻(宜各用一两),尤屡次奏效。二药相伍,原有化合之妙用,若再加
  芍药、甘草,即拙拟之滋阴清燥汤,可参观也。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36.温病兼吐血
  属性:沧州,吴姓媪,年过七旬,偶得温病兼患吐血。
  x病因x 年岁虽高,家庭事务仍自操劳,因劳心过度,心常发热,
  时当季春,有汗受风,遂得温病,且兼吐血。
  x证候x 三四日间表里俱壮热,心中热极之时恒吐血一两口,急饮新汲井泉水其血即止。舌苔
  白浓欲黄,大便三日未行。脉象左部弦长,右部洪长,一息五至。
  x诊断x 此证因家务劳心过度,心肝先有蕴热,又兼外感之热传入阳明之府。两热相并,逼
  血妄行,所以吐血。然其脉象火热虽盛,而正犹不虚,虽在高年,知犹可治。其治法当以清胃腑
  之热为主,而兼清其心肝之热,俾内伤外感之热俱清,血自不吐矣。
  x处方x 生石膏(三两轧细) 生怀地黄(一两五钱) 生怀山药(一两) 生杭芍(一两)
  知母(三钱) 甘草(三钱) 乌犀角(一钱五分) 广三七(二钱轧细)
  药共八味,将前六味煎汤三盅,犀角另煎汤半盅和匀,分三次温服下。每服药一次,即送服三七末三分之一。
  x效果x 将药三次服完,血止热退,脉亦平和,大便犹未通下,俾
  煎渣再服,犀角亦煎渣取汤,和于汤药中服之,大便通下全愈。
  x帮助x 愚平素用白虎汤,凡年过六旬者必加人参,此证年过七旬而不加人参者,以其证兼吐血也。为
  不用人参,所以重用生山药一两,取其既能代粳米和胃,又可代人参稍补益其正气也。
  五、医案(十五)温病门
  37.温病兼冲气上冲
  属性:奉天郑××,年五十二岁,于季春得温病,兼冲气自下上冲。
  x病因x 其人素有痰饮,偶有拂意之事,肝火内动,其冲气即挟痰饮上涌,连连呕吐痰水。季春之
  时,因受感冒成温病。温热内传,触动冲气又复上冲。
  x证候x 表里俱壮热,嗜饮凉水,痰涎上泛,屡屡咳吐,呃逆哕气,连连不除,两胁作胀。舌
  苔白浓,而中心微黄。大便三日未行。其脉左部弦硬而长,右部洪滑而长,皆重按有力。
  此温病之热,已入阳明之府,又兼肝火挟冲气上冲也。是以其左脉弦硬为肝火炽盛,其弦硬而
  长即为冲脉上冲之现象也;其右脉洪滑,为温热已入阳明胃腑,其洪滑而长,亦冲
  气上冲之现象也。因冲脉虽居于上,而与阳明厥阴皆有连带之关系也。欲治此证,当重用白虎汤以
  清阳明之热,而以泻肝降冲理痰之品辅之。
  x处方x 生石膏(三两捣细) 生赭石(一两轧细) 生龙骨(八钱捣碎) 生牡蛎(八钱捣碎)
  白知母(八钱) 生杭芍(六钱) 清半夏(三钱) 浓朴(钱半)
  甘草(二钱) 粳米(四钱)
  共煎汤三盅,分三次温饮下。
  x效果x 将药分三次服完,热退气平,痰涎亦减十之七八,脉象亦
  近平和。其大便犹未通下,遂即原方将石膏、龙骨、牡蛎各减半,再煎服一剂,大便通下,病全愈。
  x帮助x 方书用石膏未有与赭石并用者,即愚生平用石膏亦未尝与赭石并用,恐其寒凉之性与赭石
  之重坠者并用,而直趋下焦也。然遇有当用之病则病当之,非人当之。有如此证,不重用石膏则阳
  明之大热不除,不重用赭石则上逆之冲气莫制,此所以并用之而无妨碍也。设若此证,但阳明热实而无
  冲气上逆,服此药后其大盒饭即通下,或更至于滑泻。而阳明胃腑之热转难尽消,为其兼有冲气
  上逆,故必俟服之第二剂大便始能通下,此正所谓病当之,非人当之之明征也。龙骨、牡蛎之性,
  皆善镇肝敛冲,以之治痰原非所长,而陈修园谓龙骨、牡蛎同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下归其
  宅,为治痰之神品。其所谓痰,皆逆上之火泛滥之水所成,即此证之冲气上冲痰饮上泛者是也。是
  以方中龙骨、牡蛎各重用八钱,辅翼赭石以成降逆消痰之功,而非可泛以之治痰也。至于二药必生用
  者,非但取其生则性凉能清热也,《伤寒论》太阳篇用龙骨、牡蛎者三方,皆表证未罢,后世解者
  谓,龙骨、牡蛎,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是以仲师于表证未罢者亦用之。然三方中之龙骨、牡蛎下
  皆未注有 字,其生用可知,虽其性敛正气不敛邪气,若 之则其性过涩,亦必于
  外感有碍也。且 之则其气轻浮不能沉重下达以镇肝敛冲,更可知矣。
  五、医案(十六)疟疾门
  1.疟疾兼阴虚
  属性:天津吴××,年三十二岁,于仲秋病疟久不愈。
  x病因x 厂中作工,歇人不歇机器,轮流恒有夜勤。暑热之时,彻夜不眠,辛苦有火,多食凉物,入秋遂发疟疾。
  x证候x 其疟初发时,寒热皆剧,服西药金鸡纳霜治愈。旬日疟复发如前,又服金鸡纳霜治愈。
  七八日疟又发,寒轻热重,服金鸡纳霜不愈,服中药治疟汤剂亦不愈,迁延旬余,始求为
  延医。自言疟作时发热固重,即不发疟之日身亦觉热,其脉左右皆弦而无力,数逾五至,知
  其阴分阳分俱虚,而阴分之虚尤甚也。此当培养其气血而以治疟之药辅之。
  x处方x 玄参(一两) 知母(六钱) 天冬(六钱) 潞参(三钱)
  何首乌(三钱) 炙鳖甲(三钱) 常山(钱半酒炒) 柴胡(钱半) 茵
  陈(钱半) 生姜(三钱) 大枣(三个掰开)
  此方于发疟之前一夕煎服,翌晨煎渣再服,又于发疟之前四点钟,送服西药盐酸规尼涅(即金鸡纳霜,
  以盐酸制者)半瓦。
  x效果x 将药如法服之,一剂疟即不发。而有时身犹觉热,脉象犹数,知其阴分犹虚也。俾用
  玄参、生怀山药各一两,生姜三片,大枣三枚,同煎服,以服至身不发热时停服。
  五、医案(十六)疟疾门
  2.疟疾兼脾胀
  属性:天津张××,年十九岁,学生,于孟秋病疟,愈而屡次反复。
  x病因x 其人性笃于学,当溽暑放假之时,仍自补习功课,劳心过度,又复受热过度,兼又多食
  瓜果以解其热,入秋遂发疟疾。
  x证候x 自孟秋中旬病疟,服西药金鸡纳霜治愈,后旬日反复,又服金鸡纳霜治愈,后又反复,
  服金鸡纳霜无效。以中药治愈,隔旬余病又反复。服中西药皆无效,因来社求治于愚。
  其脉洪滑而实,右部尤甚,自觉心中杜塞满闷,常觉有热上攻,其病疟时则寒热平均,皆不甚剧,其大便四日未行。
  x诊断x 此胃间积有热痰,又兼脾作胀也。方书谓久疟在肋下结有硬块名疟母,其块不消疟即不
  愈。而西人实验所结之块确系脾脏胀大,此证之自觉满闷,即脾脏胀大也。又方书谓无痰
  不作疟,是以治疟之方多用半夏、常山以理其痰,此证之自觉满闷且杜塞,又时有热上攻,
  实为热痰充塞于胃脘也。治之者宜消其脾之胀大,清其胃之热痰,兼以治疟之品辅之。
  且更可因其大便不通,驱逐脾之病下行自大便泻出,其病疟之根柢可除矣。
  x处方x 川大黄(四钱) 生鸡内金(三钱黄色的捣) 清半夏(三钱) 常山(钱半酒炒)
  柴胡(钱半) 茵陈(钱半) 甘草(钱半) 净芒硝(钱半)
  药共八味,将前七味煎汤一盅,冲芒硝服之。
  其疟每日一发,在下午七点钟。宜于午前早将药服下,至午后两三点钟时,再服金鸡纳霜半瓦。
  x效果x 前午十点钟将药服下,至午后一点时下大便两次,其心中已不觉闷热杜塞,迟至
  两点将西药服下,其日疟遂不发,俾再用生怀山药一两,熟莱菔子二钱,生鸡内金钱半煎汤,日
  服一剂,连服数日以善其后。
  五、医案(十六)疟疾门
  3.疟疾兼暑热
  属性:天津徐姓媪,年近五旬,于季夏得疟疾。
  x病因x 勤俭持家,中馈事多躬操,且宅旁设有面粉庄,其饭亦由家出,劳而兼暑,遂至病疟。
  x证候x 其病间日一发,先冷后热,其冷甚轻,其热甚剧。恶心懒食,心中时常发热,思
  食凉物。其脉左部弦硬,右部洪实。大便干燥,小便赤涩,屡次服药无效。
  x诊断x 此乃肝胆伏有疟邪,胃腑郁有暑热,暑热疟邪相并而为寒热往来,然寒少热多,此方书
  所谓阳明热疟也。宜祛其肝胆之邪,兼清其胃腑之热。
  x处方x 生石膏(一两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