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节
作者:尘小春      更新:2021-02-26 18:45      字数:2424
  在当今中国,西医西药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成为主要的治疗体系,甚至已经有人提出要废除中医。
  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目前百姓都耳熟能详的各种常见病的病情分析、治疗手段和药物使用,张悟本先生敢于观点鲜明地批判常见的错误观念和误区,大力弘扬传统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论,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
  尤为可贵的,是张悟本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调治效果,使大量的患者受益,甚至帮助这些患者挽回了即将失去的生命。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八十年代比肚子”,比谁的肚子大,说明油水足、生活条件好、地位高或特别有钱。
  每日大摆宴席,夜宴深深,山珍海味,豪饮无休……这早已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是更多人羡慕的生活方式,殊不知这正是健康的罪魁祸首!
  在今天中国社会的中高端人群中,亦如很多发达国家,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一位中央领导人曾经这样总结:
  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民生活刚刚取得了一些改善;
  一场大病,结果回到不如从前……
  针对这些常见病,张悟本在父亲(张宝杨)的悉心指导下,充分发掘和运用中医“五行”“五脏”“五色”“子午流注”“清…调…补…养”等理论精华,延用中医“望…闻…问…切”的传统科学诊断方法,竭力深入浅出,以通俗浅显的语言表达,化为日常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辅之以中医针砭之法,推拿按摩刮痧走罐针灸……配以少量“药食同源”的常见中药材,在简便易行之中,强调“坚持百日”。
  通过这些方法和患者的积极配合,已经获得了大量的成功案例。既消除或改善了大量患者的症状或病痛,又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医药费用,基本结束了长期服药并消除了相应的副作用。特别是,让大量终生服药,以及面对绝症的病人和家属,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希望和方法。
  “悟本”这个名字,足见其父对中医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足见其父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如果按照中医施治“食…砭…针…酒…药”优选“食疗”的次第选择,坚持“食疗胜于药疗”,大力倡导“民以食为先”的张悟本,确实在贯彻父亲的深意……
  张悟本先生,在中医食疗的道路上将继续不断探索……
  附录二:张悟本履历
  张悟本
  l 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分会理事
  l 北京悟本堂中医研究院  首席专家
  教育经历:
  l 1981年,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l 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医药专业;
  l 2004年,国家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
  职业经历:
  张悟本,出生于中医世家,6岁开始随父学医,食疗临床经验二十余载。父亲张宝杨同志,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
  张悟本先生,曾任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首席健康推广专家。
  2007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正式开始在北京推广“以健康体魄迎接奥运,共建和谐社区、共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老干部处、共建和谐企事业单位”等活动,作为主讲专家,张悟本先生至今已经宣讲数百场,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广泛好评。
  多家媒体对张悟本进行了专访报道,例如《中国人口报》《中国妇女报》,《养生大世界》《康寿时代》《乐活LOHAS》杂志等。
  北京电视台于2008年和2009年先后两次采访张悟本先生,相关的访谈内容已在北京电视台《城市》栏目中播放。
  张悟本先生是五行养生文化的倡导者,10年来走遍除西藏、新疆的全国各地,进行中医食疗调治疾病与养生科普宣讲工作,涉及中央部委各大机关和各地厂矿企业、学校、社区,例如北京市政府老干部管理处、人民日报社、九三学社、清华大学、人民大学、首钢集团公司等……所到之处,受到各地听众的热烈欢迎。
  多年来,张悟本相继与日本SOTOKOTO 、德国Demeter、瑞典皇家医学院、瑞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多家国际机构交流与合作,针对这些发达国家发病率很高的肿瘤、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类风湿骨关节疾病、肥胖等疾患,提供相关食疗咨询服务,共同探讨如何在这些国家引进食疗项目,为各国患者提供食疗健康服务。
  附录三:张悟本论及的病症
  1。 肿瘤
  2。 糖尿病及常见并发症
  3。 高血压
  4。 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
  5。 高血脂
  6。 心脑血管疾病
  7。 胆结石
  8。 胆囊炎、胆囊息肉
  9。 骨关节疾病
  10。 风湿、类风湿
  11。 便秘
  12。 膀胱炎
  13。 肥胖
  14。 消瘦
  15。 手足口病
  16。 口腔溃疡
  17。 胸闷气短
  18。 鼻炎、咽炎、哮喘
  19。 失眠
  20。 神经性头痛
  21。 皮炎、湿疹、痤疮、牛皮癣、过敏、干燥综合症等皮肤病
  22。 丹毒
  23。 甲亢、大脖子病
  24。 白内障、飞蚊症
  25。 近视眼
  26。 痛经
  27。 妇科病、外阴瘙痒
  28。 前列腺炎
  29。 肾炎、尿频、尿急
  30。 抑郁症
  31。 狂躁症
  32。 儿童多动症
  33。 免疫系统疾病
  34。 胃溃疡、胃炎
  35。 慢性肠炎、肠梗阻
  36。 十二指肠溃疡
  37。 脱发
  38。 抵抗力、免疫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