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节
作者:冬冬      更新:2021-04-17 18:42      字数:4887
  ?#8226;塔夫脱之子)。还有一位不那么耀眼的政治新星——来自印第安纳州的温德尔•;威尔基似乎也不容忽视。果然,在杜威和塔夫脱两人难分胜负的第6轮投票时,威尔基突出重围获得提名。这位土里土气但聪明敏锐的候选人,4年前还是一位民主党人,也曾是罗斯福新政的支持者。难怪保守的共和党参议员詹姆斯•;沃森在他获得提名后说:“我并不在乎教堂使一名妓女皈依宗教,我只是不希望在第一天就让她在唱诗班领唱。”但威尔基并没有把自己当成共和党“领养的孩子”,他一开始就积极地展开了竞选活动,乘火车行程34000英里,作了将近500次演说,直到把嗓子都喊哑了。起先,威尔基攻击新政非但没有使经济状况好转,反而养活了一帮效率低下的联邦官员。当记者问及威尔基他自己的济世良方时,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我也如此主义”者。尤其是随着防务费用的增加,经济繁荣很快到来,这也就堵住了威尔基的嘴巴。威尔基为了迎合一些反对连任三届的人,就指责罗斯福试图使“一人独裁”长存下去。直到10月份,威尔基才找到一个真正对罗斯福有“威胁”的攻击炮弹:战争。显然是认识到了大多数美国人想避开战争,他才警告说,如果罗斯福当选,不会超出1941年4月,他就会使美国卷入欧洲战争,也就意味着美国人不得不“为儿子、兄弟和恋人准备十字架”。威尔基这招果然十分灵验,舆论似乎朝着有利于他的方向转化,连白宫都感受到了它带来的冲击,罗斯福的助手们也怀疑这股巨浪“会把威尔基冲进白宫”。
  罗斯福不能再沉默下去了。10月中旬,他开始了反击:正面迎击威尔基的进攻。他兴致勃勃地说:“我是一个竞选老手,我喜欢进行激战。”罗斯福先后作了5次重要的竞选演说,阐明了自己将继续新政改革,并要加强美国的防务,援助英国以捍卫美国安全的主要政策。对于威尔基的挑战,罗斯福在31日波士顿的演说中作了回应。他强调了自己的反战立场,并向美国的父母们保证他不会送任何一个孩子去外国打仗。罗斯福在竞选中有一个基本策略,就是演讲时很少提及对手的名字。罗斯福深知自己的名字已是家喻户晓,如果他总是提到对方候选人的名字,无疑是给对手做了“广告”。他希望在选民们拿到候选人名单时,上面只有一个是他们熟悉的名字,那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
  1940年的投票人数是历年最多的,达到了近5000万人。罗斯福的胜利又是压倒性的:选举人票是36个州的449张对威尔基10个州的82张;选民票是27;303,819张对威尔基的22;321,018张。罗斯福获得的总票数的近55%。虽然这次胜利不能同1936年那次相比,但也够引人注目的了。在选票的分布上,1940年大选集中体现了欧洲战争和政府政策对美国这个移民国家中选民倾向的影响。威尔基得到了中西部孤立主义比较集中的地方的支持,还得到了同情纳粹的人和其他极端分子的拥护,尽管他拒绝承认。由于罗斯福亲英国的政策和对墨索里尼政府的不满,爱尔兰裔和有意大利血统的美国人都脱离了民主党联盟。然而,在整个欧洲乃至美国本身的安全都受到轴心国家威胁时,美国人民自然不会在连任三届总统究竟是否合理这样微不足道的问题上纠缠不清。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他们没有理由抛弃一位在军事和外交事务上有着丰富经验的领导人,这正是罗斯福再次取得竞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罗斯福的肩上又多了一副重担——陆海空三军总司令,他再度穿上了担任海军部长助理时常穿的海军斗篷。9年前,他承诺为美国人民寻求治愈经济萧条的方案。此时,他又将同英法和苏联一道为消灭法西斯瘟疫而努力。正是由于美国的参战,法西斯与反法西斯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国家都步美国的后尘,纷纷向轴心国宣战,世界局势开始向有利于正义的一方转化。也正是由于参战,美国彻底挣脱了孤立主义的箍咒,冲出了西半球,并将触手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时代》主编亨利•;卢斯在二战后所说的“美国世纪”的缔造由此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罗斯福勾画的战后“世界蓝图”上,美国注定将成为主角。
  富兰克林·罗斯福:临危受命创伟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对于1944年的总统选举,罗斯福的内心是复杂的,有着公众义务和个人虚荣心的双重心理作用。无论是欧洲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战争都进行到了关键阶段:盟军即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同英国和苏联的战时同盟还需小心翼翼地加以维护,以期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快最大的胜利;战后国际安全机制的轮廓也日渐清晰,先期的准备工作已经提上日程;自二战爆发以来,罗斯福和他的顾问们逐渐形成的对世界局势的把握以及他们个人建立起来的私人外交关系是无可替代的。这些都使民主党和罗斯福感到,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中途换马是极不明智的,有必要保持政策尤其是外交政策的连贯性,正如民主党向选民告诫的那样:“行到河中莫换船。”同时,罗斯福坚信二战已是接近尾声,胜利在望了。作为亲历了这场伟大战争并为之呕心沥血的领袖,他不能亲眼看到胜利的旗帜飘扬在敌人的阵地上,不能亲耳听到人民对自己爱戴的领袖的欢呼声,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罗斯福也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撑不了多久了。虽然只有62岁,但原有的瘫痪和12年的操劳使他积劳成疾:眼眶下的黑眼圈从未消失过;抽烟时手抖动得更厉害了;在审阅文件时时常打瞌睡;抵抗力日渐虚弱,很容易就染上一些小病。因此,他曾对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罗伯特•;汉尼根说:“我内心的一切都在呼唤我回到赫德森河畔的家乡。”但是如果人民下令,他会像一个“好士兵那样为国效劳”。他十分反感对手散布的谣言,说他正计划“在非常时期内”拖延大选。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面对一位记者的质询,罗斯福轻蔑地说:“你们这些人竟没读过《宪法》,可不巧的是,我读过了。”
  1944年大选是1864年以来第一次战时选举,后者成就了一位维护联邦统一的伟大总统,那位总统不久就倒在了他所捍卫的神圣职位上。这一次又逢战争,只不过是一场规模更大、更具正义性的战争,美国人民会成全罗斯福这位领导着自己的国家和世界反法西斯事业的战士吗?
  罗斯福在1944年1月向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经济权利法案可以看成是他参加竞选的前奏。民主党内这次依旧没有向罗斯福提出挑战的人,因此在7月底芝加哥的代表大会上,第一轮他就获得了压倒的多数提名。但在选择罗斯福的竞选伙伴时,大会又出现了四年前的情形:代表们不同意华莱士再次参加提名,大会几近分裂。民主党的头头们看到,以现在的健康状况,罗斯福很难熬过四年的任期,他们可不想把华莱士这样激进和乖僻的人放在总统的位子上。为了使民主党不致陷于分裂,罗斯福这次作了让步,同意更换人选。经过几个党魁们的协商,最后选择了来自密苏里州的参议员哈里•;杜鲁门。心思还在欧洲战场的罗斯福接受了这个建议,这个事件被称为“新密苏里妥协”。罗斯福在圣迭戈海军基地发表了接受提名的演说,指出1944年美国人民的任务是:“第一,赢得战争……第二,成立世界性的国际组织……第三,为我们即将回国的战士和所有美国人建立一种经济体系——它将提供就业机会,带来像样的生活水平……”
  共和党的候选人提名进行得很顺利。他们也在第一轮就以只差一票就得全票的绝对多数通过了纽约州州长、年轻且精力充沛的托马斯•;杜威的提名,与之搭档的是俄亥俄州州长约翰•;布里克。在竞选纲领上,共和党人接受了罗斯福大部分的主张,包括国内的新政措施和对外建立反法西斯战线的政策。同以往一样,他们又故伎重施,抨击政府对企业干涉过多,运行效率低下。同时,针对罗斯福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杜威极力把自己装扮成有生气和高效率的形象,说民主党已经“变成老态龙钟的执政党”,现在“是进行改变的时候了”,需要用新鲜的血液取代那个“疲倦的老头儿”。据1981年8月17日的《华盛顿邮报》披露,当时杜威还想用“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罗斯福就知道袭击即将来临”这件事攻击民主党。后来经乔治•;马歇尔的苦苦劝阻,说罗斯福确实一无所知,虽然破译了密码,但由于国防部的疏忽,在注意到时为时已晚,况且一旦将此事公布于众,日本人就会更换密码,对当时还在进行的战事不利,杜威最终还是没有透露此事。此计不成,共和党又将攻击的焦点转向了更能引起轰动的共产主义问题上。他们利用与苏联建立的战时同盟以及国内共产党对罗斯福的支持,大肆鼓吹共产主义对罗斯福政府的影响。罗斯福对此十分恼火,说1944年大选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卑鄙的一次竞选”。
  为了回击对手对他健康状况的指责,罗斯福在9月底发起了最后的竞选运动。在华盛顿,他对卡车司机工会作了把人们带回大萧条记忆的竞选演说。他说:“不瞒你们说,我确实老了四岁——这令人十分恼火,但是自从1933年我们开始清除把我们陷进去的那个烂摊子时起,千百万美国人都老了11岁。”他还发表了著名的“法拉演说”,回击了几星期前共和党指责总统利用职权派驱逐舰寻找丢失在阿留申群岛上的爱犬法拉,花掉纳税人两三百万美元的事。他说自己已习惯了对他本人和家人的诽谤,但他的法拉“是条苏格兰狗,它的苏格兰脾气是狂暴的”。
  选举结果同往常一样,罗斯福获得的选举人票数是一边倒的,432票对99票。但是在选民票上,罗斯福只比杜威多不到360万张,是他历次竞选中同对手最势均力敌的一次。令罗斯福感到欣慰的是,在参众两院议员的选举中,孤立主义者遭到了抛弃。获胜之夜,罗斯福为了准备答谢杜威的贺电,一直等到深夜,但是这份他一生中最后的当选贺电始终没有来。
  1945年2月,罗斯福参加完雅尔塔会议后在埃及登上“昆西号”归国。当巡洋舰驶过苏伊士运河时,霍普金斯换乘飞机回国,这是罗斯福同他这个最信任和亲近的助手的最后诀别。两天后,又一位老朋友帕•;沃森也去世了。罗斯福想起了死去的豪,想到了自己的生命之烛也燃之将尽,不免变得消沉起来。“昆西号”载着孤独的总统和他朋友的尸体默默地向西驶去。
  1945年4月12日下午3时35分,在佐治亚温泉疗养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审阅演讲稿时突患脑淤血,倒在了他为之呕心沥血12年的职位上,从此再没有醒来。
  (陈波)
  哈里·杜鲁门最后翻盘成佳话幸运的“密苏里犟驴”
  1945年4月,当杜鲁门接替病逝的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的消息传到战火弥漫的欧洲战场时,一位士兵说:“谁?杜鲁门是谁?”1948年,当杜鲁门宣布参加总统竞选时,他的对手嘲讽道:“且看小小杜鲁门,鼻青脸肿一身泥。”甚至,一家报纸在选举结果揭晓前就刊出了头版头条:“杜威击败杜鲁门。”然而,就是这位普遍不被看好的候选人,在最后一刻击败了对手,扭转乾坤,成就了美国竞选史上的又一段佳话。
  1948年这个多事之秋举行的第35任总统选举可谓是美国竞选史上的又一部“重头戏”。凭着几分运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胜利时接替罗斯福总统入主白宫的哈里•;杜鲁门,在舆论和选民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在投票日那天出乎意料地击败了竞选对手杜威,导演了一场政治“大翻盘”。投票结果公布的第二天,记者们在圣路易斯火车站抓拍到一张历史性照片:笑逐颜开的当选总统在火车上向欢呼的人群挥手致意,手中举着一份头天出版的《芝加哥论坛报》特刊,头版头条赫然印着大字标题:“杜威击败杜鲁门。”
  幸运的“密苏里犟驴”
  1945年4月12日,第4届总统任期仅82天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突患脑淤血,在佐治亚州的温泉别墅病逝。这一噩耗给还未安定的世界蒙上了一层阴影,美国人民也陷入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