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节
作者:冬冬      更新:2021-04-17 18:42      字数:4899
  ㄏ蛉龌鳎值比绾我陨系鄣拿褰馐投怨愦蟮厍焕聿徊堑奶龋课疑诘每巳怪荩谀戏健N伊私饽戏饺嗣瘢鹁此遣⒗钟谟胨枪泊ΑN乙欢ㄒツ戏健!庇谑牵劳牡谝涣芯貉×谐凳怀雠υ己螅阒北寄戏阶糁窝侵菔赘翘乩即螅潭欠鹇蘩锎镏莸慕芸搜肺⒙醢⒚堋⑻古粒抢吐碇莸牟骱埠桶⒖仙莸男∈恰R约袄锸柯⑾穆逄亍⒏缏妆妊恰⒚戏扑埂⒍砜死温沓呛托掳露嫉绕渌戏匠鞘小K谀嵌玫搅顺鋈艘饬系氖栈瘢鹇蘩锎铩⒍砜死温怼⑻锬晌鳌⒌每巳购透ゼ嵫堑戎菀灰皇杖胱约耗抑小!   ?br />
  他的妻子玛米伴随艾森豪威尔到各处竞选,同样给记者和选民们留下了朴实、直率的良好印象。在被问及她是否希望自己的丈夫获胜时,玛米机敏地反问道:“哪一个美国女人不想让她的丈夫当总统?”
  艾森豪威尔夫妇朴实无华的作风连跟随他们到全国各地作竞选旅行的记者们叹为观止。那些看惯了政治家们作秀的老记们为他们恰到好处的平易近人和体贴入微所打动。艾森豪威尔兴致所极,会利用难得的空隙系上围裙,为随行人员准备早餐,露上一手他从小学得的高超的烹调手艺。在和随行人员共同用餐时,他会留神随行记者是否都到齐了。在离开阿比林的那天,艾森豪威尔突然不知去向。后来才得知他是去探望孩提时一个身染残疾不能出门的老朋友。用一位记者的话来说,“在他那亲切粗疏的外表之下隐藏着的恰恰是政治上的灵活老练和自我保护的本能,以及贯彻自己意志的高超能力。”
  最终,艾森豪威尔行程5万多英里,所到之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200多场演说,数百次的会见、答记者问、谈话,充分向各地选民展示了这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政见和风采。
  当时,美国公众对杜鲁门政府在朝鲜半岛的“警察行动”和朝鲜战事久拖不决十分不满。他们反对朝鲜战争引发的高税收和高物价,尤其不愿让自己的子女去充当炮灰。民意测验表明,大部分美国人认为这种僵持局面是不能忍受的。审时度势,竞选班子提出,艾森豪威尔必须在朝鲜战争问题上大做文章,指责杜鲁门政府没有做出“足智多谋”的努力来结束这场战争。他们在民间传播这样一种信念,只有这位久经沙场的二战英雄能够结束战争,并防止燃起世界战火。
  艾森豪威尔心里同样很清楚:必须从朝鲜战争中的死胡同中寻找出路。尽管在朝鲜战争最初阶段他曾自信地提出:为了取胜,不管使用什么军事手段,都在所不惜。但是到了1952年,作为训练有素、头脑清醒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艾森豪威尔终于明白,朝鲜问题不可能用军事手段解决。随着竞选运动渐渐接近尾声,他终于公开表示朝鲜战争和平解决势在必行。
  10月24日,在底特律的一次演说中,艾森豪威尔许下诺言:如果他当选为总统,他将体面地结束朝鲜战争。他还表示将亲自前往朝鲜,以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第二天,艾森豪威尔的“我要到朝鲜去”的话出现在全国大多数报纸头版。虽然民主党人把艾森豪威尔的讲话看作是一种政治“姿态”而不予理会,民众却寄以极大希望。对朝鲜僵局不满的民众相信,“该是变一变的时候了”。艾森豪威尔的支持率因之急剧上扬。原先,他在民意测验中一直是稍微领先于史蒂文森,这时,他已经是稳操胜券了。正如一位记者所写的:“实际上,那场竞赛就在那天晚上结束了。”11月3日,艾森豪威尔进一步明确强调:“新政府的一个任务便是结束这场涉及美国千家万户、孕育着第三次世界大战危险的悲剧冲突。”
  艾森豪威尔的这些言论和活动一再遭到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阿德莱•;史蒂文森的反击。随着竞选活动的深入展开,史蒂文森充分表现出了他的才华横溢、能言善辩的特长。他的背景和他的“对美国人讲道理”的竞选誓言,使他得到了劳工和知识分子的支持。史蒂文森尤其对艾森豪威尔同塔夫脱的合作百般嘲讽,称艾森豪威尔的“伟大的圣战”早已变成了“伟大的投降”,嘲讽塔夫脱虽然“失去了提名,但赢得了提名人”。史蒂文森还把共和党的纲领比作“一大堆美洲鳗”,宣称“是没有人能站在鳗鱼上面的”。史蒂文森的攻击未免夸大其词,但艾森豪威尔的竞选活动的确有日益向右靠拢的倾向。他很难做到走不偏不倚的“中间道路”,而是开始比较忠实地坚持共和党的K1C2方案了。
  11月4日投票结果,艾森豪威尔以33;936;234张选民票对史蒂文森的27;314;992张选民票获得压倒性的胜利。他赢得了55。1%的选民选票,拿到了39个州的442张选举人票。民意测验专家先前虽然一直看好艾森豪威尔,但他以如此巨大的票数领先,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还成为自胡佛总统以来第一位打入南方腹地的共和党人。有18个一向支持投罗斯福和杜鲁门票的州,倒向了共和党。
  民主党连续执政20年的记录终于被打破了。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顺水行舟奏凯歌中间道路平凡业绩
  大选获胜使艾森豪威尔兴奋不已。他和同样倍感兴奋的共和党人们一起,忙着筹备新一届联邦政府的组建和第二年年初即将举行的新总统就职典礼。尽管日理万机,艾森豪威尔还是在这段忙碌而短暂的时间里,实践了自己提出的“我要到朝鲜去”的诺言。在朝鲜,他认真视察了当地的情况,探寻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可能性。
  总统就职日终于来临了。1953年1月20日清晨,艾森豪威尔在家人、亲属和新政府成员的陪同下,来到华盛顿长老会教堂虔诚地做了礼拜。回到住所,他对妻子说,他打算在就职演说中加上一段祷词。艾森豪威尔静静地坐到书桌前,认真起草了一篇不长的祈祷文。然后,艾森豪威尔一行驱车前往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东门外,临时搭建了一个平台。新总统就职庆典将在那里举行。前来参加就职典礼的共和党人们,个个喜气洋洋,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正如著名影星、未来的共和党国会参议员乔治•;墨菲所说:“简直太妙了,就像经过漫长黑暗之后,跨步进入明媚的阳光。”——那天的天气也确实如此。凛冽的寒风中,一缕阳光穿过云层,使云集在国会大厦外广场上的人群倍感温暖。
  将近正午,艾森豪威尔身着一件深蓝色双排扣大衣,颈上围了一条白色围巾,在众人簇拥下,缓缓走向平台。往日严肃刚毅的脸上堆满了和蔼亲切的微笑。艾森豪威尔将手高高举过头顶,用食指和中指做着著名的象征胜利的“V”字形。12时32分,在联邦首席法官弗雷德•;文森主持下,艾森豪威尔庄严地进行了宣誓。
  紧接着,艾森豪威尔在人群的欢呼声中开始了他的就职演说。他依然微笑地望着云集在面前的人群。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他请求各位允许他先念一小段“个人的祷词”:
  “全能的主啊,当我们现在站在这里时,我和那些今后将在政府行政部门工作的同事一起祈求,您将使我们十全十美地做出奉献,为在场各位及四面八方的同胞服务。
  “我们祈求您赐予我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以使我们的言行受到指导并受到这块土地上的法律的制约。我们还特别祈求您使我们关怀所有的人,而不论其地位、种族和职业。
  “在宪法的制约下,愿持有不同政治信仰的人能进行合作,并依此作为共同的目标;这样,所有的人就都能为我们挚爱的国家和您的荣耀而工作。阿门。”
  这就是他当天早上亲自起草的那段祷文。虔诚地念完祷词后,艾森豪威尔正式开始他的就职演说。首句“全世界和我们已经渡过了这不断提出挑战的半个世纪”充分概括了他和美国人民将近50年所走过的道路。他在演说中重申了共和党的政纲,表述了要“做好准备,敢于迎接各种艰难险阻”,“以勇敢、宽容和对全能的上帝的祈祷来完成”面临的工作。在保守的共和党人看来,这不是他们所愿意听到的新总统的就职演说,因为艾森豪威尔在演说中既没有谴责民主党的“新政”和雅尔塔协定,也没有对减税或保持预算平衡做出承诺,相反,他的话使他们感到更像是宣布遏制政策的前总统杜鲁门,而不像与之对立的共和党人。但是,在更多的明智的共和党人眼中,艾森豪威尔的就职演说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他一贯奉行的中间道路,而他要求美国人民进行另一场圣战的号召,恰到好处地符合时代的特征和共和党即将面临的新挑战。
  就职典礼结束后,艾森豪威尔和他的内阁成员开始了新政府的紧张工作。这一届政府是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以来金融寡头直接参政人数最多的一次。艾森豪威尔亲自遴选的由“8个百万富翁和一个管子工”组成的富豪内阁中,包括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国防部长查尔斯•;威尔逊、汉纳铁矿公司总经理、财政部长乔治•;汉弗莱,克利夫兰财团的重要人物等。
  艾森豪威尔执政期间继续奉行其“中间道路”。他自称“自由保守主义者”,一方面承袭共和党20年代居统治地位时的保守传统,另一方面承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有所发展。因此要求削减税收,平衡预算,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取消对房租、工资和物价的控制,把有关职权交还给州政府,并保留和实施了前任总统留下的大部分计划。由于新政以来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普遍紧缩型的经济危机已有所缓和,这也客观上决定了艾森豪威尔政府在经济政策上走折衷调和的中间道路,即接受凯恩斯主义赤字财政政策和福利国家的现实,基本上认可民主党人20年来的社会经济改革,但同时又对新政以来出现的大政府、“大劳工”、高赤字和高税收,特别是战后物价上涨的总趋势感到不安,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
  然而,在许多人看来,民众在1952大选中支持共和党,只是出于对艾森豪威尔本人发自内心的信任。而不是出于对共和党的拥护,因此,在1954年进行的中期选举中,共和党人在众议院只赢得8个的多数席位,在参议院则与民主党平分秋色。尽管如此,艾森豪威尔任内还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功。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使美国“体面地”结束了朝鲜战争,也使国民经济走上了较为平稳的发展道路,科技革命不断兴起,增强了美国同苏联抗衡的实力。这一切使艾森豪威尔很自然地获得共和党下一届总统候选人提名,虽然他的健康问题曾经使人感到担心。4年前为他竞选出过力的哈罗德•;史塔生这一次发动了以马萨诸塞州州长克里斯瑟•;赫脱取代尼克松任副总统候选人的“倒戈”行动,但由于艾森豪威尔的坚持,尼克松仍然与之搭档。他们的民主党对手依然是阿德莱•;史蒂文森。史蒂文森虽然4年前败给了艾森豪威尔,1956年大选仍以绝对优势获得党内提名。只是在竞选伙伴问题上遇到了麻烦。国会参议员约翰•;F•;肯尼迪和埃斯特•;凯弗维尔之间一番激烈较量的结果后者获胜。史蒂文森和凯弗维尔联手同共和党在任总统与副总统的角逐没能改变4年前的厄运。1956年11月6日的投票结果,艾森豪威尔以35;590;472张普选票(57。6%)对史蒂文森26;022;752张普选票(42。1%)获得胜利。他在531张选举人票中获得了457张,史蒂文森只获得73张。
  连任使艾森豪威尔得以继续他的一系列施政方针,包括他的冷战政策和“中间道路”,就像他在竞选连任时所说:“我们要达到我们坚定的目标——使每个人在一种自由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其潜力——惟一的办法是不屈不挠地追随我们先辈提出的途径——中间道路。”在艾森豪威尔时代,美国两大政党之间形成了大体政治平衡,美国社会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而又孕育着新的危机和变革的时期。国家经济在50年代保持增长趋势,并有“丰裕社会”之称。美国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并第一次将原子能用于发电。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加入联邦,使美国发展成为现在的50个州。但总体来说,艾森豪威尔时代业绩平平,经济增长缓慢,并在1957~1958年出现经济危机,而种族矛盾的激化和民权运动的兴起,为1960年大选埋下了种种不确定的因素和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