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节
作者:冬冬      更新:2021-04-17 18:42      字数:4843
  桓鋈耸粲谀掣錾缤呕蚧梗蚱涫杖胫杏幸徊糠志涂梢悦馑埃U獯偈估锔谙喙夭普呱显嚼丛角阆蛴诠埠偷潮J嘏傻墓鄣恪<又锔て谏钤诩永D嵫侵荩氲钡厥盗ε晒由趺埽铀枷肷虾透星樯隙荚嚼丛角阆蛴谒牵沼诖偈估锔蚬埠偷潮J嘏伞K淙焕锔钡?962年才正式改变党籍。1952年和1956年里根曾以民主党人的身分支持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竞选。到了1960年,他已是众所周知的保守派发言人。1964年里根为保守派头目巴里•;戈德华特竞选时所做的演讲,成为他政治仕途中的一块跳板。演讲在电视上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一时间,戈德华特的支持率大大上升。显然最后主要因其自身的原因,戈德华特竞选失败,从此丧失了共和党保守派领导人的地位,但里根的出色表现却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并逐渐取代了戈德华特的位置。不久,加州一些富豪和政治显要人物组成了支持里根的组织,最著名的就是“罗纳德•;里根之友”。这是由41名富豪捐献者组成的,支持里根竞选加州州长。他们为里根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帮助他组织了一个效率较高的竞选班子,制定了完备的竞选计划,加上里根曾经有的四处宣传的经验,使他最终战胜了民主党州长候选人帕特•;布朗,成功当选加州第33任州长。加州在美国50个州中是经济最富庶、人口最多的一个,有黄金州之称,这同时也就决定了加州州长在全国政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里根而言,从一个二流演员到登上黄金州州长的宝座,不啻完成了人生道路上里程碑式的转折。
  罗纳德·里根:锲而不舍创辉煌竞选之路坎坷崎岖
  州长的职位并未能满足里根的政治理想,入主白宫才是他希图已久的政治目标。上任不久,里根就表示:“总统比州长对我更合适。”所以只经朋友劝说了一下,里根就急急地参加了1968年的总统竞选。只是在那个时候,里根明显实力不够,加之准备不充分,他甚至未能获得党内提名,很快就退出了选举,转而支持当时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理查德•;尼克松。尽管在这次竞选中,里根是个不折不扣的败北者,但他仍有很大收获。因为通过这次选举,越来越多的选民开始把里根同总统这个概念联系起来了。而在美国历史上,一个候选人能否坐上总统宝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民对他的熟悉程度。所以,这次尝试为里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里根在州长任内推行保守派的施政纲领,改革福利制度,降低税收,缩减州政府行政部门的规模,收效显著,成功实现连任。州长任上成功的经历极大地鼓舞了里根,于是他决定参加1976年大选,向当时也是共和党的在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提出挑战。
  这时的里根毫无疑问比八年前更具实力。他积累了更多的行政管理经验,结识了更多政界要员和工商界大亨,并且有过多次竞选经历,所以里根对这一次竞选信心十足。
  然而对于里根参加总统竞选,共和党内存在一种不予支持的舆论,认为那会破坏党内统一。因为一般来讲,在任总统当选的机率更大一些,所以共和党想确保福特连任。但里根并未因此而退缩,而是在1975年11月正式宣布他要参加明年的总统大选。显然对里根而言,战胜在任总统福特获得党内提名,是关键的第一步。
  就里根提出的竞选纲领来看,带有十分明显的保守倾向。早在1975年9月,里根在麦科米克广场芝加哥行政俱乐部午餐会上的讲话中就阐述了他的施政观点。讲话的中心是谴责联邦政府过于集权,政府组织臃肿,耗资巨大,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税收负担。随后,里根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系统地把权力和资源转移到各州去——这是美国第三世纪创造性的联邦制计划。根据里根的计算,如按1975年财政年度的开支水平,在所有这些方面全部地或部分地进行权力转移将使联邦政府开支预算减少900多亿美元。有了这个节余,联邦预算就可以得到平衡,可以初步偿还50亿美元的国家债务,可以为每个美国人平均减少23%的联邦个人所得税。
  “一个总统候选人做出如此慷慨广泛的承诺,这是历史上罕见的。”正如卢•;坎农在《从演员到总统——罗纳德•;里根》中对里根的“900亿美元”讲话所评价的。的确,900亿美元计划这个说法太具体,容易招来巨大麻烦。果然,福特的竞选班子很快针对这个计划提供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列举了这个计划的潜在后果,其中之一就是由于联邦经费削减造成大量失业,部分州、市可能破产,住房建筑工业出现不景气。报告得出结论说:“最后,这样大的口气完全脱离现实,助长公众的欲望,对联邦政府支付能力做出过多的允诺,这同里根责备其他总统特别是约翰逊总统的过错如出一辙。”很快,新闻媒体也开始广泛地关注这件事。在宣布参加总统竞选的第二个星期接受美国广播公司的“问题解答”节目采访时,里根就被问到有关900亿美元计划的问题。里根的回答不尽如人意,有些舆论评论说里根是在“作茧自缚”。在以后的整个竞选过程中,反对派和新闻界不断拿出其中的具体内容同里根当面顶撞,甚至使他无法继续说下去。这同时也暴露出里根作为总统候选人所存在的弱点:对整个国家层面上的内政外交仍缺乏足够的经验,在回答问题时,他总是有些信口开河,不注意所提供给他的背景材料。
  同是在1975年,里根在新闻俱乐部所做的宣布参加竞选的讲话也暴露出了这些弱点。他表现出缺乏有关国防问题和纽约市财政危机方面的知识。而曾做过演员的经历又使他在回答政治性问题时,未免带有一些说台词的风格。明显的一次是在北卡来罗纳州夏洛特市回答记者提出的有关种族隔离问题时,里根对于军队中如何结束种族隔离现象作了犹如电影情节般的描述:“当第一批炸弹落到珍珠港时,军队中存在着严重的种族隔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种现象有所好转。……我记得当时一个很动人的故事,它表明了这种变化的出现。当日本人在珍珠港投下炸弹时,有一个从事厨役的黑人士兵……他费劲地抱起一挺机枪,站在码头的一端,向朝着他俯冲扫射的日本飞机猛烈地扫射起来。就这样,种族隔离结束了。”把种族隔离的结束简单地归因于一名黑人炊事员的勇敢行为,这种回答无疑过于轻率,遭到记者们当场质疑。因为公认的观点是:军队中的种族隔离,是杜鲁门在1948年即二战结束后第三年签署了一项总统行政法令才结束的。
  或许正是由于这些原因,造成了里根在新罕布什尔、佛罗里达、伊利诺伊等4个州初选的败北。尤其是在伊利诺伊州惨败后,舆论越来越多地关注里根什么时候退出竞选,而不是谁将赢得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提名。接下来的北卡罗来纳州的竞选被很多记者和政治家认为是里根在1976年初选中的最后一次机会了,甚至连里根的竞选班子都不再相信他还有取胜的可能而开始准备善后事宜。但里根并未就此放弃,他声称一定要破釜沉舟,走向堪萨斯城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
  里根一向相信运气,这一次运气又帮了他。3月23日北卡来罗纳州的竞选中,里根时来运转了。一方面,福特的竞选班子当时出了问题:他的竞选经理卡拉威被指责向美国森林服务处施加了压力,从而成为众矢之的。福特阵营中的混乱使得里根第一次掌握了主动权。接着,福特又发表了一次十分不恰当的公开讲话,大大降低了他的威信。里根却紧紧抓住了机会。他已经察觉到过于听从竞选顾问们的指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在竞选中越来越注重自主性的发挥。他更加侧重于即席演讲,演讲的内容也主要集中在外交政策问题上,即是美国军事力量的下降和政府在巴拿马运河问题上的“退让”。这个策略颇为有效,尤其是在伊利诺伊州全州电视台播放了他半个小时的电视演讲之后,里根的个人表现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但仍不断地有记者追问里根:“你什么时候退出竞选?”里根回答是很坚定的。他在北卡罗来纳州四个城市的机场记者招待会上曾说过:“无论是胜利,是失败,还是打平手,我都要坚持竞选。”还有一次,记者卢•;坎农也向里根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你什么时候退出?”这使里根感到很受伤害,因为在里根心目中,坎农是支持自己的朋友更甚于记者。据坎农回忆,当时里根说“卢,你也……”然后紧闭双唇,凝视着他,以坚决的口气说:“我是不会退出的。”这正是里根的特色:他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就像在大学橄榄球队时,尽管开始时他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但他坚持了下来,并最终成为一名明星队员;在刚担任播音员时,他连商业广告词都读不顺当,但他坚持练习,成为了中西部屈指可数的体育播音员;做电影演员时,他一直在二流演员的行列中苦熬着,但他最终还是有了红极一时的辉煌;在刚开始州长生涯时,他因对这份工作生疏而备尝艰难,但他仍尽职尽责,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州长。在总统竞选中,里根又不断地表现出了这种韧性,或许这就是推动他一步步走向白宫的巨大动力。北卡罗来纳州竞选成功后,里根乘胜追击。他通过在电台发表充满感情色彩的有关意识形态的讲话来进一步筹集资金,并相继又在其他几个州取得了胜利。
  当然,福特也在不断调整改善。他重组了竞选班子,使竞选活动又有了起色。借助于前一阶段的明显优势,福特的胜利基本已成定局。1976年8月19日,随着福特在西弗吉尼亚州的胜利,最终宣告了里根的失败。但竞选中,福特取胜的优势很微弱,他仅以1187票对里根1070票的优势领先。
  在1976年,就整体实力来说,福特是强于里根的:他是在职总统,他有洛克菲勒及其盟友在东北部占有的代表,有相对来讲更为丰富的内政外交经验。而里根这一方,尽管他有自己的优势:他提出的保守的施政纲领成为攻击福特政府内政外交的有力武器,并得到富豪们的支持,他在媒体上的出色表现为其争取到了资金和选票。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里根求助于保守派思想与集团的战略,同时切断了他与广大选民的联系;媒体在带给里根荣光的同时,也被他的对手所利用,将里根的弱点夸大。尤其是对于里根这样一个新候选人,一方面,他更容易引起新闻记者们的关注,另一方面,虽然里根对于媒体并不陌生,但如何利用媒体来树立总统候选人的形象,里根却绝对是个新手。
  对里根而言,1976年竞选与其说是一次失败的经历,不如说是1980年大选前的一次实习。如果说参加1968年大选是里根初试牛刀,那么他在1976年竞选的表现可以说已渐入佳境:“他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了,对于总统竞选中的一套规则更加熟悉了,有关国家内政外交方面的知识经验得到了积累,尤其是在这次竞选中所暴露出的弱点和不足将成为下一次竞选中重点克服的对象。”里根在竞选失败后向支持者们发表演说时,引用了一首英国民谣来表达自己会坚持下去的决心:“把我放下,让我流一会儿血;我虽已受伤,却未身亡;我将起来,继续战斗。”
  罗纳德·里根:锲而不舍创辉煌锲而不舍梦圆白宫(1)
  在美国总统竞选历史上,1980年大选是二战后最令人关注的一次。自从1976年卡特上台之后,美国的整体情况并未得到好转:国内通货膨胀仍在继续,生产率降低,物价上涨,失业人数增加;国际上,美国在同苏联的竞赛中,也越来越不占据优势。人们很容易把这一切同卡特的无能联系在一起。尽管卡特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值得称道的成就,但他的整体表现仍令人失望,尤其是在处理国内问题上。卡特似乎总是在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美国已度过了它的鼎盛时期,美国人必须习惯在未来走下坡路。而许多人认为,这个危机是卡特领导的危机,而不是国家的危机。所以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卡特政府失去了信心。
  当时的美国急需一位领导得力的总统,带领国家尽快走出低迷的状况。在1982年大选正式开始之前,觊觎总统宝座的已大有人在,而且都具有相当的实力,所以注定这次大选的争夺会是异常激烈的。
  里根一直对1980年大选寄予厚望。1976年福特在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