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节
作者:冬冬      更新:2021-04-17 18:42      字数:4872
  能再有通货膨胀,也不能再有吉米•;卡特的时候了。”
  尽管广告大战十分激烈,但候选人的电视辩论似乎更吸引人。有两场辩论格外惹人瞩目。一场是1980年9月21日里根与安德森之间的辩论。本来卡特也被邀请,但他不想以自己的总统身分抬高安德森的身价。结果卡特损失最大,因为里根和安德森都攻击起不在场的卡特。里根是这次辩论会最大的赢家,尽管安德森的表现也相当不错,但在传媒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里根更胜一筹。他表现得机智、理性、冷静、幽默,显示出一位领袖人物所应具备的素质。与安德森这样一位学问丰富、头脑敏捷的候选人进行辩论,并占到优势,的确表明了里根的实力。在这次辩论之后,里根的支持率明显上升。
  另外一场10月28日里根与卡特之间的辩论留在人们印象中的主要是两点:一是里根那句“你又来了”,其次是卡特暗示他的女儿艾米是他的核军事顾问。这场辩论表面上看里根与卡特打成了平手,但实际上里根占据了上风。刚开始时两人都有些紧张,但随着辩论的逐步深入,播音员和电台节目主持人的经历帮了里根。他逐渐放松下来注意听问题,择其所需加以回答,镇定自若,展现了一位辩论家所应有的风采。而卡特却过分紧张,一旦他不同意里根的观点,就怒目而视,显得有些咄咄逼人。当卡特指责里根曾反对全国医疗保险计划时,里根几乎是有些伤心地说:“你又来了。”口气就像叔叔在教训一个不受宠爱、经常吹牛撒谎的侄子。里根的这一表现后来被视为竞选中“转移话题”的杰作,它如此精彩而自然地概括了对手言过其实的讲话,留给人们的印象是:69岁的里根从容成熟,雍容大度,而56岁的卡特却像个急躁冒失的年轻人。
  在谈到核军备问题时,卡特说:“前天在我来这里之前,我和我的女儿艾米进行了一次讨论。我问她当前最重大的争论问题是什么。她说是核武器和核武器的控制问题。”这种说法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卡特在核军备问题上还要同他12岁的女儿商量,以致到了竞选最后一周,“请问艾米”的标语牌不断出现在共和党的集会上,“艾米”的形象也就成了专栏作家和喜剧作家笔下的主角。
  这次辩论对里根的胜利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辩论后的第三天,民意测验表明,里根领先卡特9分。11月4日投票结果显示,里根以压倒优势当选为第40任总统,他获得了50。8%的选民票和489张选举人票,而卡特只获得41%的选民票和49张选举人票。安德森获得6。6%的选民票,没有一张选举人票。
  1981年1月20日,里根在国会大厦西门外举行总统就职典礼,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主会场对面是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的纪念堂,另一边是托马斯•;杰弗逊的纪念碑,在“倒映池”后是庄严的林肯纪念堂,再往前,就是波光粼粼的波多马克河,岸边的山坡上则是阿灵顿国家公墓。年近70岁的罗纳德•;里根身着银灰色礼服,神采奕奕地出席了典礼上。陪伴一旁的第一夫人南希•;戴维斯一身大红套装,头戴相同色系的帽子,与里根的装束相映生辉。在出席典礼的约4万人面前,里根发表了慷慨激昂的就职演说。这位老练的演员,演讲极富号召力。他饱含激情地呼吁讲坛前的人们和电视机前的千千万万的观众,重振信心,与他一起实现“美国梦”:
  “站在这里,我们俯瞰这宏伟的景色,它展示了这座瑰丽的城市和非凡的历史篇章。在这开阔的林荫大道尽头,就是那些巨人的圣殿,我们已经站在他们的肩上。让我们重申我们的决心、我们的勇气和我们的力量,并且让我们重树大志,满怀希望,我们完全有权利来做英雄的梦。”
  “……要记住,我们都是美国人!”
  罗纳德·里根:锲而不舍创辉煌政绩辉煌再奏凯歌
  正式上任之后,里根开始把自己的保守主义政纲付诸实施。首先他在原来传统保守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凯恩斯学派的思想,又综合了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精华,提出了后来被称之为“里根经济学”的经济复兴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减少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修改政府有关阻碍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减少政府开支,控制货币的供应量。实践证明,这一计划确实收到了成效:美国的经济回升,1983年工业增长6。5%,通货膨胀率下降到3。2%,大多数经济指标表明,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对外,里根推行了以“里根主义”著称的外交政策。他认为一国外交的胜利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所以提出了“强硬”外交和军事并重的原则。较之于以往各届政府,里根任期的军事预算是和平时期最高的。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就是在这一时期提出的。这是一个企图利用美国的高技术在太空空间建立完备的导弹防御系统来百分之百阻截苏联可能的核导弹进攻,从而在与苏联的核军备竞赛中占到绝对优势的计划。这是一个变“相互确保摧毁”战略为“确保生存“的战略。这个计划虽未能得到完全实施,但对增强美国军事实力和推动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加之里根进行了多方的国际友好活动,尤其是在1984年,他对中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在新奥尔良举行了世界博览会,在洛杉矶举行了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还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一次工业民主国家会议,从而使美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他在声望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下,迎来了1984年的大选。
  尽管很多人注意到了里根的年龄问题:若里根再次当选,在其卸任时,将78岁了。鉴于美国历史上有不少高龄总统因身体状况不佳而死于任内的,如1840年,67岁的威廉•;哈里森当选第9任总统,上任不到一个星期,偶感风寒继而引发肺炎与世长辞;1920年,年近60岁的沃伦•;哈丁当选第29任总统,上任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因心脏病发作死于任内;1944年富兰克林•;罗斯福第三次连任总统,上任仅82天就因脑溢血去世,时年63岁。所以很多人担心已年近74岁高龄的里根,身体状况能否胜任下一届总统的职务。
  里根本人在公众场合的一些表现也愈益引起人们对他年龄问题的关注。先是新闻界披露里根在内阁会议期间打瞌睡的情况,后来里根两次在公共场合步履不稳的举止更是引起众说纷纭。民主党抓住年龄的问题大做文章,提名只有56岁的沃尔特•;F•;蒙代尔作为总统候选人。而在与蒙代尔的第一次辩论中,里根的表现又使人们对他能否继续胜任总统之职进一步产生了怀疑。里根在辩论中显得不知所措,尤其是在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全面总结时,思路混乱。媒体迅速对此做出了反应。《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报道:“美国岁数最大的总统在显示他的年龄吗?”
  但相对于里根在任四年的政绩而言,年龄问题似乎在竞选中并没有给他带来决定性的影响。就里根个人而言,他也从未因为别人对自己年龄问题的攻击就轻言放弃。他一方面历数美国历史上另外一些高龄总统的例子,为自己竞选寻求合理性;一方面不断在公众面前表示自己对竞选连任信心十足。1981年里根上任不久,在希尔顿饭店做完演讲后遭到枪击。他在公众面前曾针对此说过:“我的身上虽有个枪疤,但这吓不倒我,我不但要干完这一届总统,还要争取在白宫再呆四年。”同时,里根就对手总是在其年龄上做文章也予以反击。在另外一次竞选演说中,里根曾谈到:“我担心在这次竞选中,年龄因素可能起作用。”时指责民主党人说:“我们对手的思想太陈旧。”在同蒙代尔的第二次辩论中,里根更是妙语连珠:“我将不会使年龄成为这次竞选中的问题,不会为政治目的利用对手的年轻,缺乏经验”;获得满堂彩。
  在1984年大选中,就双方提出的竞选施政纲领而言,宗教和经济问题成为了争论的焦点问题。里根与蒙代尔都对宗教在美国社会中的作用问题大做文章。里根为获取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们的支持,大肆攻击“当代现世主义”。尤其是在说到“世界末日大决战”问题时,他似乎把政治问题都加上了宗教色彩。里根的此番言行是有些偏激的,给人造成一种印象:即里根似乎认为美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而不是一个拥有着多种信仰的国度。蒙代尔也抓住宗教问题不放,与里根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争,企图使这个问题成为获得战胜里根的契机。但宗教问题并未能引起选民的兴趣,他们对两位候选人在宗教问题上的喋喋不休普遍感到不满,正如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总经理李•;艾柯尔所抱怨的:“对学校里的基督教徒和祈祷者我们听得够多了,但是,这帮家伙不是在竞选罗马教皇。”
  关于宗教问题的争论,里根和蒙代尔谁也未能占到明显的优势。接下来在经济问题上的争论同样激烈。里根坚持降低税收、缩减社会计划开支的经济主张,蒙代尔则针锋相对地提出增加税收。蒙代尔的主张引起了人们的反感,因为人们由此联想到以往卡特政府实行的高税收政策带来的经济后果。里根充分利用人们的这种反感,大肆渲染,极力把蒙代尔描绘成使国家负债的伟大的收税者和挥霍者,同时他宣扬自己任职四年中在恢复经济上的成就,从而赢得了大多数选民的认同。当然,里根在经济上也并非没有可攻击之处。经济上的不公正是里根政府的致命弱点,正如诺曼•;C•;米勒在1982年2月8日《华尔街日报》上所写:“政府在几乎完全靠削减穷人补助的同时,又对富人和大公司实行一系列过分的免税政策,这是根本不公平的。”同时,沃思林民意测验表明,同意这一观点的美国人占有很大的比重。也正是针对这一点,蒙代尔在竞选纲领中为人们描绘了一个更加美好的图景:一个人人都能够得到更为公正待遇的美国。但选民们普遍对这一图景所能实现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所以未能引起很大的反响。而里根对于自己经济政策的辩护却是十分有力的:他一方面把经济中的失误归因于上届政府经济政策的遗留作用,另一方面回避赤字问题,着重渲染在其领导下,经济状况的改善——卡特政府留下的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被消除,他所实行的低税收政策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事实胜于雄辩,里根在任四年内经济状况的改善胜于一切说词。1984年总统大选可以说是二战后美国历史上最没有悬念的一次。11月6日里根以绝对多数当选,实现了1960年以来连续五任总统都未能实现的连任。
  1985年1月20日,站在四年前发表第一任就职演说的地方,已年届74岁的里根发表了连任总统就职演说,它同样是一次振奋人心的演说:
  “我们正在重新创造一个国家,使它无比强大,充满活力。然而,仍有许多高山要我们攀登,我们将永不停息,努力奋斗,直到所有的美国人都充分享受到自由、尊严和机会,就像享有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一样。这种权利是伟大的合众国每一位公民都享有的权利。……”
  应当说,里根的两次胜利都是相当辉煌的。这种胜利与其本人所具备的素质显然是分不开的。在竞选中里根表现出的两点给人印象最为深刻:一是锲而不舍的精神。最明显的是1976年在北卡罗来纳州初选失利时,里根是一个用尽竞选经费、屡遭围攻的失败者,人们一再问他:“你什么时候退出竞选?”他每次都是坚定地回答:“我是不会退出的。”1980年他虽然以近70岁的高龄参加竞选,但在整个过程中,他坚持以精力充沛的形象示人,直至取得胜利。每次在出现不利的情况后,他总是能够顶住压力,坚持下来,然后反败为胜。其次是里根在竞选中对于媒体的利用。演员出身的他是一个娴熟的表演家,借助大众传媒在80年代的迅猛发展,里根成功地运用它树立起了自己勇敢和有胆识的领导人的形象。里根曾被誉为“历史上最杰出的电视候选人”。尤其是竞选中的电视辩论,它为里根赢得了无数的选票。
  同时,应当看到,里根取得胜利的大背景是当时美国社会的历史发展。二战后民主党长期执政。自罗斯福实行新政以来的半个世纪里,民主党执政32年,共和党执政的时间只有民主党的一半。经过罗斯福的美国独霸年代,杜鲁门的援助复兴时期,肯尼迪的“新边疆”振奋人心年代,到卡特执政时期,美国社会已陷入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