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 节
作者:无组织      更新:2021-05-14 21:30      字数:4750
  须对我道歉!。。”这时我的老母亲从外边回来了。当着老母亲的面,我不便发作,一笑,说:“好,好,好。我向你道歉。
  是我不对,使你蒙受了奇耻大辱。行了吧?”母亲不知我做了什么亏心事,疑惑地、不安地望望我,又望望他,静静地站在旁边,忐忑地观察着事态的发展。我说:“妈,你进屋去。没你什么事儿。”便往屋里推母亲。
  母亲不肯被推进屋里去。用息事宁人的口吻对他说:“孩子呀,他要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儿,我一定严厉管教他。你们有话都好好说,千万别争吵。俗话讲,冤家宜解不宜结是不是?。。”
  在我的老母亲面前,他变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忽然也笑了,礼貌地说:“大娘,其实。。其实他没做什么对不起我的事。我们也不是在吵架。我们不过。。不过就是在讨论问题。一时激动,嗓门儿就高了些。。”
  母亲见他说得心诚,消除了不安,说:“你们这些孩子哇,整天总有那么多问题要讨论。不是吵架就好。进屋去坐下慢慢儿讨论呗。”我又往屋里推母亲:“妈,你自己先进屋里去吧!我们再讨论几句,就不讨论了。”他也说:“大娘,你自己先进屋里去吧。我们绝对不是在吵架,您老就一百个放心吧!”“没见过你这样的,堵着客人在过厅讨论问题!”母亲谴责地瞪了我一眼,
  终于进屋去了。他低声说:“你只向我道歉不行。”我用比他更低的声音问:“那怎么才行?”他说:“刚才你的道歉不算数。你必须当着我女友的面向我道歉,并向
  她解释清楚,才能证明你的诚意。”我说:“可以。你的话有理,就照你的话
  办。过几天,我到你们学校去。咱们一了百了。”他说:“不必麻烦你再到我们学校去一次了。她今天跟我来了。。”“这。。她在哪儿呢?。。”我不禁又有些发愣。“在楼外等着。我说我记不清你家几层几门了,找准了再请她上来。我
  这就去请她来见你。。”不待我有什么表示,他匆匆下楼去了。我暗自叫苦不迭。心想,生活真精彩。生活真奇妙。很“他妈的”的
  一件事儿,更“他妈的”了!倘若他叫上来一位“侃姐儿”,或一位比他对人的潜意识更有研究的女思想者,我可怎么应付呢?不扭曲自己也得再扭曲自己,不虚伪也得再虚伪了啊!
  他请上楼来一位剪短发的姑娘。一张典型的南方姑娘的挺文静挺秀气的面庞。白衫。绿裙。一双黑色的布的平底坡跟儿鞋。整个人儿显得清清爽爽娉娉婷婷的。
  为了证明自己不无诚意,我恭候在门口。“徐索瑶。”她笑着,大大方方地向我伸出了一只手。笑时,样子挺甜。挺妩媚。我暗想,从外表而论,这一位“表弟”,显然是与他的女友相形见绌的。
  这一点竟使我感到,比和他唇枪舌剑争吵了一架心里还痛快。
  我和她握了一下手,请他们双双进门后,遂按照与他预先订下的“条约”,向她说了些赔礼道歉澄清事实真相的话。不料她笑着说:“别跟我说这些。别跟我说这些。我和他一块儿来,主要的目的,不过就是想跟您认识认识,您怎么当起真来了!”
  说罢,无拘无束地在沙发上坐下了。我便装出不知所措的样子瞧着“表弟”。意思是,你看,你也太小题大
  作了吧?请进一步指示吧,现在我还应该做什么呢?他瞧着她,低声但是相当之严肃地说:“原来你存心利用我?”她说:“什么话啊?这就算利用你啦?”她说着拉他坐下。“岂有此理!”他一甩胳膊,甩开了她的手,红着脸往外就走。“肖冰,你别走。你怎
  么能这么样说走就走啊!这。。这闹的多不好?”我挡着他,不让他走成。唯恐他真走掉了,留下另一种品味儿的尴尬
  供我独享。他的徐索瑶却对我说:“让他走。别挡着他。他想走就让他走。”他反倒不往外走了。她嗔了他一眼,又说:“你呀,你这个人有时候顶没劲了!好像别人处
  处都在暗算你,存心和你过不去似的!你就不能多少有点儿幽默感?别人认真的时候,顶数你玩世不恭。别人企图营造点儿轻松愉快的小气氛的时候,你却比最讲认真的共产党员还认真,处处挑剔细节的真实与不真实。你干吗总扮演大杀风景的角色呢?”
  他嘟哝道:“我怎么知道你心里是这么想的?。。”她不依不饶地说:“那你知道了以后,为什么又生气,又要走呢?你潜意识里,有什么古怪在作祟吧?”“没有!”他分辩道,“我这会儿的潜意识,是空白而且干净无瑕的!”
  “拉倒吧!有干净无瑕的潜意识么?尤其你们男人的!”她继续抨击他。我觉得比他抨击我的时候,更加不留情面。我暗想,大概在研究和分析人的潜意识方面,她是他的先生或导师吧?我替他感到狼狈。也替自己感到狼狈。因为,“你们男人”这句话,使我也未能幸免。事实上她也抨击到了我,或者说我也受到了误伤。不管她自己是否感觉到了这一点。他却主动和解地笑了。
  “你给我坐下。”他乖乖地坐下了。她用胳膊肘拐了他一下:“先把你的潜意识放一边,回到学校再细细地
  分析你!”母亲闻声从另一个房间踱了出来,打开冰箱,捧着一个大西瓜,放在茶几上,热情地请他们吃。徐索瑶从母亲手中接过刀,说:“大娘,我来我来!”三下五除二,切得个瓜七零八散。
  他从旁看着,评论道:“你看你是怎么切的?有你这么切的么?人家都是,先顺着瓜纹切一刀,然后再。。”“你吃不吃?”她又嗔了他一眼,“嫌我切得不规范你就别吃!教条主义!”说罢,捧起一块就吃。
  母亲问:“甜么?”
  她连连说:“甜。又凉又甜,棒极啦!”
  “你。。你真岂有此理!你怎么不先让大娘一让?。。”他的语气悻悻的。
  分明的,他是从内心里真对她不满起来了。
  “大娘,您吃中间这一块!”
  他双手捧了一块几乎无籽的,恭恭敬敬地递给我的老母亲。
  “好,好。大娘陪你们吃。。”
  母亲搬了一只小凳,坐在他对面。
  他对我的母亲说话时,我觉得他的眼神儿很特殊。很异样。眸子里凝聚满了温柔。语调也极其温柔。那乃是一种只有最孝心的女儿,对自己一辈子含辛茹苦的老母亲才有的温柔。
  那一种态度,也是不能仅仅用恭敬或礼貌这一类词来形容的。那一种温柔,仿佛使他变得十二分的女性化了。与他维护他尊严时的敏感,与他收复他自尊时的咄咄逼人,与他分析和研究别人潜意识时的刻薄的得意,与他诱使别人落入“自己扭曲自己”的圈套而不能自拔时的镇定的狡黠,判若两人。
  难道还有什么别的事情,比看到他人以真挚的温柔对待自己的老母亲更愉快的么?
  那一时刻我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好感。甚至完全可以说,我被他感动了。觉得他其实一点儿也不讨厌。觉得连他那种我非常不喜欢的敏感,和分析与研究别人潜意识的怪癖,都是不但可以容忍而且有趣儿的了。。女大学生受到公开的批评,似乎立刻意识到了这批评正确得无瑕可击,倒也没有显出多么下不了台的样子,只不过吐了吐舌头,连连说:“批评得对,批评得对。本人虚心接受。”又对我的母亲笑道:“大娘您别见怪啊!我自来熟惯了,总也改不了。”
  老母亲说:“姑娘,我喜欢你这性格。你们太拘束了,我反而就不知道怎么对待你们才好了。”
  她又用胳膊肘拐了他一下:“听到大娘的话了么?我不过故意卖个破绽,给你一次反击的机会,要不你心理能平衡么?”他只顾庄重地吃瓜,不理她。
  她瞧着他,突然咯咯笑起来。笑得他和我,我的老母亲都十分不解。
  他说:“你怎么回事儿呀你?你在别人家里庄重点儿好不好?”
  她说:“好,好!你多庄重啊!庄重得吃着瓜的时候,也像有一百台摄影机对着你录像似的。连籽儿都不会吐了!人家又没个现成的表妹待嫁,你不是白努力争取印象分了么?”说得我和母亲也笑起来。
  真是性格截然相反的一对儿。不知他是怎么使她成了他的女友的?或者反过来说,不知她究竟喜欢他身上哪一点?尽管他们都是大学生,我却觉得他们在本质上仍是两个孩子。两个刚刚结束哺乳期,刚刚成长到断乳期的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孩子,男孩总爱想象自己已经阅历了世界上的一切事情,成熟得不能再成熟深刻得不能再深刻了。而女孩儿总爱故意滞留在少女阶段,想象自己永远十七八岁,二十岁是非常非常遥远的事情。。
  吃完瓜,他要告辞,而母亲留他们吃饭。
  母亲说:“今天不是星期六么?回学校晚些不是没什么要紧么?帮大娘包饺子吧!你们在学校里不是难得吃上一顿饺子么?”
  她看他。他看我。我对母亲说:“妈,他们吃饺子并不难。”
  母亲一向如此,家里来个生人就当客人,客人肯留下吃饭就高兴无比。她尤其乐于招待二十岁左右的小青年们。和四十多岁的儿子生活得时间长了,所有的母亲们都会觉得寂寞的。
  母亲说:“你们别看他。看他干什么?难道我还做不了主,留下你们吃顿饭么?”
  “大娘,这。。”
  他吞吞吐吐,不知怎么说好。
  她取笑他:“你当表弟的,在表兄家吃顿饭,还顾虑什么呀?”又对母亲说,“娘,我可是好久没吃饺子了,我留下。我懂事儿,从来不扫老人们的兴。。”
  我赶紧声明:“今天我不写东西,今天我不写东西。。”后来我还是独自躲入另一个房间,关起门来写东西去了。
  两个初识的大学生一边和我的老母亲包饺子,一边悄悄地相互斗嘴,不时地传来我的老母亲一阵一阵愉快的大笑。有时她也咯咯地笑。随后准能听到他的嘘声和训斥之词:“你别那么大声笑好不好!这又不是在你自己家里!”而又准能听到母亲替她不平:“她笑你管她干什么?我就看不惯你们男的这么处处管束着女的!姑娘,笑吧,想笑,干吗忍着不笑?”
  我忽然认为我是应该非常非常感谢他们的。
  因为我的老母亲很久很久没有那么愉快地爽朗地笑过了。
  母亲是太寂寞了。正如我的不堪搅扰。
  我断然放下笔,和他们一块儿包起饺子来。
  从此我有了一个“表弟”,搭配着也有了一个“表妹”。。
  二
  一年级理想主义;二年级浪漫主义;三年级现实主义;四年级批判现实主义——是大学生们自己概括总结的“校园四部曲”。
  “表弟”和“表妹”这么告诉我的。
  “表弟”已经三年级下学期了。他的“现实主义”道路快走到尽头了。他的种种的关于个人分配去向的努力,似乎越来越成为不现实的梦想。他激烈地,越来越明显地处处表现出“批判现实主义”者的尖锐思想了。不过他毕竟还有整整一年的时间去寻找他在社会坐标上的那个“点”。校方倒是挺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的。给开介绍信。老师给超前写鉴定。对于自谋出路之能力差的,去向无着落前途渺茫的学生,所下评语积极而且用心良苦。这种鼓励带有暗示性——抓紧时间啊,全凭你们自己啦!如同孤儿院的阿姨鼓励孩子们去寻找他们没见过面的生身父母。而在他们的周围,高年级的学生为了找到那个“点”,许多人疲于奔波,许多人碰得青头肿脸,许多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地继续满社会推销自己,许多人终于认了,干脆放弃了寻找和选择的机会,听天由命地表示甘愿将自己交给上帝也就是交给国家,经由第一渠道统购统销。以有始有终的态度,在“批判现实主义”的最后一段乐章上,唱出他们告别大学校园的悲的低调合声。准备着“无可奈何花落去”,“壮士一去不复还”。这使某些三年级的同学殊不忍过分踊跃地超前地加入和他们的师兄师姐们的竞争。也使某些三年级的同学更有些迫不及待,更认为这种超前的竞争简直是当仁不让的事。于是有些四年级同学谴责他们不人道。而有些四年级的同学却变得一反常态地宽厚,说些“中国真小”之类的话,
  聊以自嘲自慰。幸运的,对分配去向早有把握,对前途踌躇满志的人总是有的。他们为了不成嫉妒的目标严守着各自的秘密。绝不敢以自信去刺激他人的心理。有时甚至还要相陪着“为赋新词偏说愁”,装出几分瞻望前程无比沮丧的失落的样子。。
  “表妹”大概的就属于幸运者一类。比“表弟”低一届,整天仍在“浪漫主义”的红烟紫气的环绕之中炮制着体验着她的种种小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