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2 节
作者:散发弄舟      更新:2021-07-17 08:30      字数:4859
  次,却都因为种种原因被搁置了起来。
  好在这次能够有机会直接让皇帝视察到舰队,他便有了借机向皇帝陈情的想法。却没想到效果居然如此之好,他还没开口呢,皇帝就自个儿提出来了他心中的愿望。
  眼见着就要愿望成真,他又怎能不欣喜若狂呢?
  自是忙不迭应下了。
  中国海军已经不能继续往前,于是只能拜别了皇帝,转头返回中国海疆。英国的舰队迎了上来,作为这个世界上现今最为强大的几支海军之一,本身又是一个相当成功的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英国海军很是高兴能够接下这个差事,不但是他们扬名的机会,更是趁机拉近与中国皇室的关系的绝佳时机
  看到军容鼎盛,一眼就知道比中国海军强大不少的英国舰队,光绪的脸色立刻便沉了下来。
  婉贞在甲板上陪他站着,见状哪里还不知道他心中所想?于是笑道:“皇上,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谁也不能指望一口吃成个大胖子不是?英国海军建立多年,又在海上征战多年,自然强大。跟咱们大清的海军比起来,无论从建立的时间上,还是从经历的实战经验上,差距大那是自然的。咱们只要能够取长补短、励精图治,总有一天,咱们的舰队也能达到甚至超过他们的水平的”
  光绪听了这番安慰,心中才好过了些。
  这时,钟德全走了过来,躬身说道:“启禀皇上,英军舰队司令求见。”
  婉贞和光绪对视了一眼,光绪正待要拒绝,婉贞却抢着说道:“有请。”
  光绪便皱起了眉头。
  婉贞笑着安抚道:“皇上,我知道您不喜欢他们,我又何尝不是?但这样的接见乃是国际礼仪,不能因为咱们个人的好恶就失礼于人,反倒落了咱们自个儿的面子,显得咱们小气了再说,”她顿了一下,见光绪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露出了踌躇的神色,才又说道,“方才我不是说了吗?取长补短才能加快我们自己的海军的建设,难道您就不好奇英国的舰队是个什么样子吗?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若是连列强的舰队情况都不了解,又哪里谈得上赶上甚至超过他们?如今这个机会是极为难得的,您可以亲自到他们的舰队中、战舰上去参观、考察一番,了解他们的底细,为什么要把这个机会白白浪费掉呢?”
  光绪听了,不由便有几分心动,却又有一丝犹豫,问道:“他们会愿意让我去他们的舰艇上参观么?”
  “若是别人,自然是不让的。但您不同,您是大清的皇上,一国之主,只要您提出了要求,他们不会拒绝的。甚至,不用您说,他们自个儿就会提出邀请也不一定呢”婉贞笑道。
  后世那些领导人出行,谁不曾参观过别国的军队、军事设施?
  光绪不由一愣,有些不相信。
  军队、战舰,这些都是一个国家极为重要、极为机密的东西,又怎会轻易开放来给别国的人看?
  婉贞不由好笑,说道:“当然,一些涉及军事机密的东西他们是不会告诉您的,但至少也能对他们多了解那么一些,对我们并无坏处不是?”
  光绪这才发现,自己居然已经把心中的疑惑问出了口却不自知。
  他不由讪讪一笑,虽还有些犹豫,但想要一探列强海军情形的强烈渴望推动着他,他思忖了一会儿,终于还是缓缓地点了点头。
  事实证明,洋人们的思维跟中国人果然是不同的跟中国人有了什么好东西就藏着掖着自个儿偷着乐不同,洋人们向来不吝于向别人展示他们的高超之处。
  当那位海军司令见到了光绪,进行了礼节性的觐见之后,便笑着说道:“尊敬的中国皇帝陛下,我们很荣幸能够担任此次您出访的护航任务。我谨代表我国皇室,诚挚邀请您到我们的舰队中去做客,参观检阅我们的舰队,不知您意下如何呢?”
  第三百九十三章 震动
  光绪不由讶然,看了婉贞一眼,心中暗自佩服。
  果然不愧是对洋人极为了解的人啊,能够将洋人们的一举一动都了然于胸他便很是愉快地点了点头,道:“既然司令诚心相邀,朕若是拒绝,岂不是显得太不近人情了?就这么办吧。”
  婉贞抿嘴笑着,在一旁帮光绪翻译了,那英国人深深看了她一眼,说道:“非常感谢您,皇帝陛下。请容许我先回去准备一下,再接陛下过去。皇贵妃殿下也请一同前往如何?”
  婉贞点了点头,笑道:“我很荣幸,阁下。”
  她自然是要去的,不然光绪怎么听得懂洋人们说话?有了她这个翻译,光绪自然是信不过别人的,她不去也不行了于是,光绪和婉贞便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英国舰队的旗舰,在司令官的陪同下很是彻底地参观了一番,将英国的舰队尽可能地了解了个透彻。
  所得出的结论是令人沮丧的。
  光绪本就知道大清的军队跟列强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但却没想到距离竟是如此之大。还好现在他们跟列强交好,若是再来一次八国联军,相信以现在的朝廷的军事力量,仍然会难以抵挡这让已经在军事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自觉已经竭尽全力的光绪,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感。
  这天晚上,他失眠了。
  翻来覆去睡不着,也害得一旁的婉贞也睡不好,她索性便打开了灯,披上衣服坐起身来,看着光绪问道:“皇上,是不是在为了海军的事情烦心?”
  光绪歉然地看了看她,也披衣坐起来,斜靠在床头,叹道:“不只是海军啊如今看来,大清的军队比起列强来还有相当差距,我忍不住就在自问,是不是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费?为何我们花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却还是不能达到他们那样的水平呢?难道就是我们天生孱弱吗?”。
  婉贞微微皱起了眉头。他这样的灰心丧气可不是个好兆头啊“皇上,可不能这样妄自菲薄。”她笑了笑说道,“要知道,列强的现代化军队已经发展了数十年,我们却只不过几年,时间上的差距是弥补不了的。再说,新式的军队需要有新式的训练和管理方法,但我们大清却基本上还是沿用老祖宗的那一套,自然这战斗力就上不去。人员不行,买再多的武器装备也是无用,我们如今的情形只不过印证了这么一点罢了。”
  光绪愣愣地听着,若有所悟,问道:“你的意思,我们现在的军队需要进行大改革?”
  “没错。”婉贞肯定地点点头。
  这话她早就想说了,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以前不说,是因为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光绪他们,并没有亲眼见到实际的差距,即使说了,也无法想象中**队究竟落后了多少,说了也没用。现在既然他已经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那么不趁这个机会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还要等什么时候呢?
  “皇上,现在我们的军队,必须引进大量的新鲜血液,我们完全可以派人到外国的军校去学习,然后开办我们自己的军校,培养我们自己的军事人才在这方面,先生他们那里就有现成的人才,我们为何不用呢?”她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地说道。
  光绪便愣住了:“你要让**党人进入军队?”
  他还从没想过这种事情。事实上,自从有了袁世凯这个反面教材,他便一直坚信着军队始终是要掌握在满人的手中才算牢靠。
  婉贞知道他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才会感到事态的严重。
  他矫枉过正了不是说满人中就没有人才,然而所有的满人加起来才多少人?中国毕竟还是汉人居多,还有其他的民族也各有各的特色。只看着满人这一块,没有足够的人才不说,更会错失许许多多真正有能力的人,这对于中国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归根结底,光绪把大清的统治看得太重,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婉贞只希望这次的出访之后,能够开阔他的眼界,然后能够从中寻找到新的想法和出路。
  看到光绪的沉默,她也并不感到十分的失望。思想这种东西,不可能在一瞬间就扭转过来,需要时间的积累,更需要当事人自己的领悟。她不着急,也不能着急,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来。
  随着航程的一天天增加,时间一天天流逝,就连最兴奋雀跃的念哥儿,也开始感觉到海上生活的枯燥和无聊。
  千篇一律的蓝天白云,蔚蓝的大海跟晴朗的天空连成了一片,所谓海天一色的美景,第一次见到是惊艳,第二次见到是习惯,天天看到那就是厌烦了。再加上海上本就没什么娱乐,每天晚上充其量也就是开开宴会之类的,一次两次还能打发时间,到了后面就谁都没有兴趣了,包括那些最热衷于宴会的洋人们都是一样,跟别提光绪和念哥儿他们。
  不过万幸的是,虽然念哥儿和光绪都是第一次坐船,却并没有出现什么不适或者晕船的迹象,这让婉贞放心不少。
  想想之前跟载涛和载洵出来的时候也是一样,那两兄弟似乎都没出现任何不适应的反应,看来光绪这一家子都是不怕坐船的,应该是家族的遗传吧旅途无聊,她便不时回想起当初跟载涛一起出行的点点滴滴,忍不住就拿来跟现在的这趟旅途相比较,明知这样做是毫无意义的,却怎么也无法停止这种荒唐的举动。
  光绪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只看婉贞时不时便陷入到自己的思绪中去,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叹息、一会儿摇头、一会儿自语,便知道她都在想些什么。
  不是不妒忌的!但那毕竟是她的过往,确确实实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老天爷也无法抹杀,他没有任何理由阻止她对过去的追思。
  况且,现在陪伴在她身边的人是他,这就够了不是么?他若是再奢求更多的东西,怕是老天都会看不过去吧?如果惹恼了老天,再发生什么令他难以承受的事情的话,他一定会崩溃的!
  虽然无聊了些,但这一路上的行程比想象中还要顺利,没碰上什么暴风雨之类的极端天气,也没有不长眼的海盗之流来抢劫英国舰队护航的船队。他们行进的速度也比想象中的要快很多。
  得益于蒸汽技术的发展,以前经年累月才能完成的旅途,缩短了无数倍。终于,就在他们的耐心用尽之前,光绪一行人所乘坐的油轮抵达了欧洲大陆。
  跟上次来的时候不同,这回是中国的在任国家元首亲自访问,自然受到的接待规格比以前高了不知多少。
  而婉贞作为光绪的随同人员,那些以前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欧洲国家招待他国元首的仪式等等,一一亲身经历了一番,足以令她大开眼界,直呼不虚此行。
  想想也真是奇妙。
  后世的她也不过就是个普通的白领,却居然能够在这样奇特的境遇下,也享受了一回国家元首级别的待遇,世事之奇妙,不外如是。
  光绪也同样的大开眼界。跟中国一丝不苟的礼教不同,外国人的接待仪式是开放而自信的,不吝于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同时也不怕让人看到自己的真实一面。
  这种务实的作风正是中国所迫切需要的,光绪对此很受震动。而更令他感到不可思议的,却是外国那种自由民主的风气,第一次真正见识了什么才是彻底的民主政治!
  国家的权利并不是掌握在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手中。对国家事务能够有决定权的,是一国的议会。有时候,议会甚至能够对最高元首的去留指手画脚。
  议会的议员是由全民公决投栗选举出来,不可世袭,更不能由任何人指定。在中国被绕治者颇为忌讳的朋党之争,在国外却是再平常不过的政党政治。
  每个党都代表着一定阶级的利益,每个党都有自己的路线和政治主张。当选举的时候,他们拼命争取着民众的支持,想方设法拿取更多的选票,然后成为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而当这个政党的主张不为民众所认同的时候,这个党也就失去了执政的权利,换成别的政党上台。一切由民众说了算,这才是民主政治的真谛。
  光绪很清楚地了解到了这一点,因此他的脸色也一天比一天阴沉。他开始意识到,如果要在中国实行彻底的民主政治的改草,清皇室就注定必然要从此退出历史的舞台,皇帝一人独大的情形也将成为历史的尘埃,再也不复存在。
  他终于明白,为何朝廷跟革命党人的合作总是那么步步维艰、充满波折,因为他们所以为的民主政治跟革命党所要求的民立故治,根本就是两码子事!
  革命党要的是放权,是让大清的民众来决定国家的未来,而不是继渎让他这个皇帝坐在紫禁城的龙椅上,独自对天下发号施令!
  这样的认知,这样的冲击,对现在的光绪来说,实在是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