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节
作者:美丽心点      更新:2021-10-11 20:51      字数:4770
  便为气脱之症矣。”的一个阶段,徐晓岑认为是∶“亡阳脱证”,药用“真台参、北五味、麦冬、白术、
  黄、熟地、制附子、肉桂、炙甘草、化龙骨、牡蛎。”(见陈根儒《温热论笺正》)附录于此,以
  应“邪陷正虚内闭外脱”临床时的危急之变。
  x(丙)热深阳郁外闭内脱例x
  【因】凡伤寒温热病。多由兼风兼寒之候。不先祛风散寒以解表。早用苦寒直降。致表不解。而邪反
  陷入内。外闭者。邪束阳郁之谓也。内脱者。阳盛阴涸之谓也。
  【证】目 赤。或眼白现红丝。鼻干。唇红燥。耳聋心烦。渴喜凉饮。舌苔黄黑而燥。小便黄赤涩痛。
  大便黄黑稠粘。或溏泻而极臭。或下鲜血。下时肛门热痛。胸至少腹热甚。按之灼手。一身肌表反不发热。
  虽热亦微。恶寒无汗。反欲拥被向火。甚则四肢厥冷。指甲青紫。
  【脉】浮虚兼数。重按濡数无力。
  【治】先以轻扬发表解其外。而外不闭。如邵氏热郁汤。(苏薄荷一钱、青连翘、栝蒌皮、青子芩、
  青蒿脑各钱半、焦山栀、广郁金各三钱、桔梗一钱、生甘草六分、鲜竹叶三十片。)五叶芦根汤。(藿香叶、
  薄荷叶、佩兰叶、荷叶各钱半、先用枇杷叶一两、活水芦根一两二钱、鲜冬瓜二两、煎汤代水。)之类。
  以撤热存阴者救其内。而内不
  脱。如缪氏竹叶石膏汤。(生石膏五钱、苏薄荷、荆芥、蝉衣、炒牛蒡子、生葛根、知母、麦冬各
  钱半。生甘草一钱、元参二钱、鲜西河柳五钱、竹叶三十片、冬米一撮。凡温毒痧疹、热壅于肺、
  逆传心包、喘咳烦闷、躁乱狂越者、非此方不治。)加减竹叶石膏汤。(西洋参一钱、生石膏五钱、
  生甘草八分、麦冬钱半、仙半夏一钱、青蔗浆三钱、生姜汁两滴、淡竹叶三十片、鲜茅根一两、鲜
  稻穗三支。)皆可酌用以奏功。一方并治。表里双解。如《外台》三黄石膏汤。(麻黄六分、淡
  豆豉三钱、小川连、生山栀、生川柏各一钱、青子芩二钱、生石膏五钱。)若表里三焦大热。五
  心烦灼。两目如火。鼻干面赤。舌黄唇焦。形如涂朱。燥渴引饮。神昏谵语。宜杨氏增损三黄石膏汤。
  (炒僵蚕三钱、蝉衣十只、苏薄荷二钱、知母二钱、生石膏五钱、小川连、生山栀、生川柏各一钱、
  青子芩二钱)如热郁腠理。能内外分消。若胸腹胀满。痛而拒按。大便不通者。宜斟酌下之。
  【荣斋按】本节(乙)(丙)两项之所谓“内闭外脱”,“外闭内脱”者,是表示着邪正交争
  的极限。由于知觉运动神经既为邪热蒙闭而失其生活机能,机体抗病的力量,渐渐衰减;产生了“邪
  与正势不两立”的尖锐斗争状态,结果与之外遁而俱脱──内闭外脱。另一方面∶邪热壅闭于表,
  正气衰竭于里,如外不得汗解,则病毒内窜而转入阳盛阴涸之境。所谓“邪不达而正已夺”,结果逼
  之内陷而偕脱──外闭内脱。总的来说,闭虽为邪盛,而骤转为脱的趋势,是应该密切注意的。
  x(丁)真阴下竭虚阳上脱例x
  【因】凡阴虚人。病伤寒温热。误用刚燥汗下药过量。缠绵日久。以致真阴虚极于下。致无根之
  火。仓猝飞腾。气壅痰升。上蒙清窍。忽然痉厥。此属元阴告匮。真气不续。若厥而不回。其命遂倾。
  【证】舌红短。面青。目合口开手不握固。音嘶气促。甚则冷汗淋漓。手足逆冷。二便自遗。
  气息俱微。是为龙雷暴动之脱症。若兼有虚寒者。面色唇色多淡白无华。甚且青黯。必不红
  润。亦有四肢清冷。而两颧独红。是为虚火上炎之戴阳症。非温补不可。
  【脉】真元式微。龙雷暴动欲脱之际。脉必沉伏不见。或微弱无神。或不应指。
  【治】急宜固扶元气。敛阴益液。摄纳真阴。镇潜虚阳。宜龙牡复脉汤。(吉林参一钱、陈阿胶钱半、
  鸡子黄一枚包煎、生龟版、生牡蛎各八钱、化龙骨二钱、生鳖甲四钱、真玳瑁钱半、生白芍三钱、麦
  冬三钱、大生地四钱、炙甘草钱半、大坎气一条酒洗、水两碗、煎至半碗服)若肢冷脉伏。自汗头汗。
  汗出如油者。则阴亡而阳亦随亡。吉林参易别直参二钱。加淡附片钱半。若痰塞喉间。欲吐无力。药不能
  下者。先用真猴枣末四分。煎鲜石菖蒲汤。先服。暂平其上逆之痰。继续服药。再用《局方》黑锡丹三钱、
  煎服。以镇纳浮阳。温养下元。苟能痰涎一开。神醒气续。则育阴潜阳。固元摄纳之药。急急续进。
  不可间断。必能元气渐回。形神渐振。神志清明。惟倦怠嗜卧。尤须照前方大剂投之。以固根基。而扶正
  气。若确是热痰上涌之闭症。此方切不可用。反能阻凝痰涎于喉间。更速其死矣。
  【秀按】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夫至精气绝则真元脱矣。然脱之先。
  必有形状也。《经》又云。精脱者耳聋。宜龟鹿二仙胶。气脱者目不明。宜生脉散、合保元汤。津脱者。腠理开。
  汗大泄。宜人参固本汤、合生脉散。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 。耳数鸣。宜保阴煎。
  斑龙丸之类。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宜归脾汤。人参养荣汤之类。《难经》又言、脱阳者见
  鬼。脱阴者。目盲。备考古书。证象显然可指。设明理者预为挽救。何致阴阳枢纽不相交。以至厥脱哉。
  【廉勘】伤寒温病。已经汗下后。内伤气血精神。故其人常多肢体倦怠。神志昏沉。乃元气精神大虚欲脱之
  兆。急宜强壮心机。兴奋神经。不得不于开透法中。筹一特开生面之峻补提陷法。庶几九死尚可一生。一为强
  壮心脑。如参归鹿茸汤(吉林参三钱、白归身一钱、炙绵 二钱、炙甘草五分。鹿茸血片三分。龙眼肉三枚、
  鲜生姜一片、上药煎成、冲陈酒一杯、或冲入葡萄酒一瓢)。人参养荣汤(西党参、炙 、熟地各三钱、归身、
  生晒术、浙苓、生白芍各钱半、远志、炙甘草各八分、炒广皮一钱、官桂五分、五味子九粒。)冲鹿茸酒一
  瓢。补中益气汤。加鹿茸血片三分之类。能治脑气衰弱。心神虚散者。惟此三方。最力大而效速。为急救大虚
  昏沉之峻剂。凡治伤寒热病。用凉泻太过。克伐元阳。而阳虚神散者。必须阴阳并救。如陶氏回阳救急汤(黑
  附片、官桂、炮姜各五分、别直参、湖广术、辰茯神各一钱、姜半夏、炒橘白各七分、炙甘草五分、五味子三
  分、麝香三厘冲。)最妙。妙在参附桂与麝香同用。世俗皆知麝香为散气通窍之药。而不知其实为壮脑补神
  之要药。丁氏《化学实验新本草》。曹氏《麝香辨》皆已发明之。惜吾医界多茫茫耳。次如冯氏全真一气汤(别
  直参二钱、提麦冬五钱、北五味子三分、大熟地五钱至一两、江西术二钱、淡附片一钱、酒蒸淮牛膝二钱。)亦
  佳。凡治湿热症。劫伤太甚。阴损及阳。而神沉不语者。颇验。此为冯楚瞻《锦囊》中得意之方。功在于一派滋养
  阴液之中。得参附气化。俾上能散津于肺。下能输精于肾。且附子得牛膝引火下行。不为食气之壮火。而为生
  气之少火。大有云腾致雨之妙。故救阴最速。陶冯二方。虽同为急救阴阳之良剂。而一则注重阳气。一则注重
  阴气。临症用方时。务宜注意。而复脉振神如复脉汤。冲入参桂养荣酒一瓢。奏功最速。其次《千金》生脉散煎
  汤。冲鹿茸酒一瓢。亦灵。二方之效。效在酒能提神刺激血液之循环。以强壮心机。而复经脉之营运。庶几脉
  无歇止。而神亦因之清醒矣。
  【荣斋按】冯氏《锦囊》载∶“治赵宦、面赤如妆,不省人事,口多谵语,手足躁动,六脉洪大搏指,
  所服乃柴、广、半之类,以其剂小不能为害,不知真阴失守,虚阳上浮,神气欲脱,补救尚虞不及,
  敢以清利速其死也。以人参八钱、熟地、麦冬、丹参、白芍、茯神、远志、牛膝、姜炭。每日两剂,不
  数日而愈。”此方与全真一气汤稍有出入,我意以为赵证亦可用全真一气汤,较有疗效。《锦囊》
  载此类治案甚多,足供本例参证。
  第十一章·伤寒复证
  第一节·伤寒劳复
  属性:【因】大病瘥后。血气津液未平复。余热未尽。若因劳动。再发热为劳复。孙真人云。新瘥后、
  当静卧以养血气。慎勿早起梳洗。以劳其体。亦不可多言语用心。使意劳烦。凡此皆令劳复。喻嘉言云。
  劳复乃起居作劳。复生余热之病。
  【证】舌红淡。或微有白苔。身发热。肢体疲倦。懒于言语。或自汗出。神志虽清。沉迷欲睡。
  饮食无味。陶氏云、劳役使血气沸腾。而邪热遂还于经络而发热也。谓之遗热。
  【脉】凡劳后发热。在表脉浮。在里脉沉。气弱脉细。
  【治】大凡热在表者。脉浮。宜汗解。热在里者。脉沉。宜下解。小柴胡汤。随证增损和解之。
  或然汗出而解。或战而汗解。气弱脉细而复者。补中益气汤。劳神而复者。宜归脾汤。杨仁斋云。
  《千金》治劳复。以麦门冬汤。(麦冬、甘草、粳米、人参、黄 、当归、柴胡、知母、姜、枣、水煎服。)
  若身热食少无力。以柴胡三白汤。(人参、茯苓、白芍、白术、柴胡、姜、枣、煎服。)心烦不安者。
  加麦冬、五味。口渴加花粉、知母。阴火动。加黄柏、知母。走精加 牡蛎。心烦口苦痞满。加枳实、
  黄连。不眠加远志、竹茹、辰砂。吴又可云。劳复者。大病后因劳碌而复。复则复热。诸症复起。惟脉不沉实为
  辨。轻者静养自愈。重者必大补。以调其营卫。待其表里融和方愈。误用攻下清凉。必致不救。安神养血汤。(茯神、
  枣仁、当归、远志、桔梗、甘草、地黄、陈皮、龙眼肉引。)若身热虚烦不寐。或食少无力。用参胡温胆汤。
  (人参、柴胡、茯苓、枳实、橘红、半夏、甘草、姜、枣。)加枣仁、远志。气虚烦呕。竹叶石膏汤。渴甚。去半夏、
  加知母。倍花粉、若虚热不止者。《千金》麦冬汤。(方见前)
  【廉勘】劳复之证。吴坤安分挟邪劳复。气虚劳复。阴虚劳复。更为清明。采录于后。
  一夹邪劳复 感症瘥后。元气未复。余邪余热。留结于中。稍加劳动。或复受外邪。其热复作。即或多语梳头
  洗面更衣。皆能致复。既复复热。宜枳实栀豉汤主之。以豆豉彻表邪。栀子清里热。枳实开胸中余邪之结。凡
  治夹邪劳复。当以此方为主。如兼呕恶痞满。痰结胃府。加半夏、竹茹。如阳明胃热。舌黄口渴者。加黄芩、
  连翘。如食滞中宫。胸脘饱闷者。加楂肉、麦芽。如复受表邪。必兼头痛恶寒。加薄荷、葱白。如兼寒热。寒
  多加桂枝、苏叶。热多加柴、苓。一二剂后。必复汗而解。此屡试屡验者。不可妄投补中。以致闭邪增病。
  二气虚劳复 亦有瘥后余火余邪已尽。止因正气大虚。因劳复热。微兼恶寒。四肢倦怠。无气以动。脉虚右
  大。舌润无苔。胸膈宽畅者。此真气虚劳复也。宜补中益气汤。甘温补中。升柴须蜜炙。若汗多恶寒者。归
  建中汤最妙。
  三阴虚劳复 热病伤阴。肾气已亏。稍加劳动。微挟风寒。其病复作(热伤阴液、肾精亏乏、劳动即复、受外
  邪亦是劳复)。症仍头痛。发热恶风。舌燥口渴。六脉浮数者。此阴虚劳复也。凡复症必兼风寒外邪。仍宜栀
  子豉汤。加葱白、薄荷、鲜生地、淡竹叶、麦冬、骨皮之类。微汗之。如见太阳。加羌活。阳明。加葛根。少
  阳。加柴胡。
  第十一章·伤寒复证
  第二节·伤寒食复
  属性:【因】热病热退之后。胃气尚虚。余邪未尽。先进清粥汤。次进浓粥汤。次进糜粥。亦须少少与之。切
  勿任意过食也。若纳谷太骤。则运化不及。余邪假食滞而复作也。名曰食复。大抵强人足两月。虚弱人
  足百日。则无复病矣。
  【证】发热头痛。烦闷不纳。轻则日暮微烦。此食谷早。或多食故也。胃虚弱不能消谷食。宜损谷则愈。
  甚则发热。大便难。谵语。
  【脉】轻者脉滞缓。若重者。烦渴。谵语。大便闭。关脉实。
  【治】若邪食上蒸。发热头痛。此伤食而兼有外邪。宜枳实栀豉汤。加生楂肉、麦芽、连翘、莱菔子等。
  凉疏之。无火。舌润不渴者。调中汤。香砂枳术汤。皆可用。若发热燥渴谵语。大便闭。关脉实者。
  用枳实栀子豉汤。(枳实、栀子、豆豉、石膏、鼠屎。)加大黄下之。如热不解。大便如常者。参附三白汤、
  加减治之。心下痞满。加枳实、黄连、桔梗。有痰呕。加半夏、竹茹。米食不化。加神曲、麦芽。肉食不化。
  加生楂肉。草果。
  【炳章按】热病瘥后。饮酒而复热。盖酒味辛而大热。伤寒前热未已。而又饮酒。则转加热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