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 节
作者:美丽心点      更新:2021-10-11 20:51      字数:4819
  病患手足最易寒冷,则与他部温度不平衡,致妨碍血行。(四)食物宜适量调剂其食欲──病患之食量,必减
  于平时,若以不配胃之食物进,则欲减而病增矣。虽然病体之消化力必弱,尤不可以无限制。(录自《中西医话》
  卷二)
  (乙)顾时雨分三方面说∶(一)饮食方面──1。病中以吃素为宜,尤其是外感病。2。如果病患不要吃的食
  物,千万不可勉强。3。病患胃口呆钝不思饮食时,可停止进膳一日或半日。4。病中消化力薄弱,每顿须少吃,
  且必择易于消化者。5。因多吃油腻荤腥而患泄泻时,从速停止饮食。6。病中每觉口味不佳,但不可因此而吃各
  种不应食的物品。7。病中进食质量宜少,如其不够,宁可次数加多。8。病中食物,以糜粥为最宜。(二)寒暖
  方面──1。病患之衣被,须温凉合度,且须择轻软舒适者。2。病患之衣被,要适合时令。3。病室中宜保持适当
  温度(摄氏表十六至二十度)过与不及,皆非所宜。(三)精神方面──1。病患须力求精神安定。2。侍疾者须
  常以好言安慰病患,尤宜细心留意病情,告知医生,以供参考。3。病患烦闷时,侍疾者可择有趣味之故事或笑
  话,讲给病患听,使病患精神上减少痛苦。4。病室内不可人声扰杂,否则容易引起无谓之烦恼。5。家庭琐事,
  不可告知病患,以免引起精神上的刺激。(恽铁樵医学月刊第一期)
  (丙)陈组光发汗时之摄生──取汗之目标,有一定标准。汗液亡失过多,则有筋惕肉 、亡阳、亡津液、
  小便不利,大便干燥之弊。汗液排泄不布(谓局部汗出而不遍布周身也。)则有“病不解”“解不足言”之弊。
  故发汗之目标,不求甚多,亦不求其少,求其遍身 然润也。发汗时之摄生,即增加体外温度,以辅助药力
  之不足,或摄养体力,使体工恢撤消状;故可分为求汗时,与汗出后二期言之∶(一)求汗时∶1。药汁宜温热
  服。2。病室宜增高温率。3。服药后宜温覆被窝,下半身更宜重褥,或熨以热水袋。4。可少与热稀粥,以助药
  力。(二)汗出后∶1。宜休养在空气不激烈鼓动的地方。2。静坐或躺卧在围帐里。3。室内保持常温。4。解除求
  汗时的生温准备。(按汗后体液亡失,汗腺空疏,体工疏怠,若非休养一二小时,使体工恢撤消状,
  最易复病。此一二小时间,为汗后时间,不可疏忽。)(吴兴医药第一期)
  (丁)《护病学》摘要──(一)一般热病的护理∶1。绝对卧床休息,应有充足的睡眠,防止一切不必要
  的活动。2。多饮开水,每二十四小时至少喝三千毫升,以补充体内水分及促进毒素的排泄。3。体温在三十八
  度以下者,每日检查体温二次(上午八时,下午四时);在三十八度以上者应每日四次(上午六时,十二时,
  下午六时,十二时)。4。发热在三十八度以上者,应食软饭;在三十九度以上者应进流质饮食。5。退热时不可
  使病患活动,仍应休息,因退热时体力消耗很大,容易疲劳。6。病患在退热时,脉搏、呼吸应该减少,如果反
  而增多,即证明是虚脱的象征。(二)伤寒的护理∶1。照一般热病护理。2。绝对安静休息;除去在发热期间应
  安静外,在热退后的短时期也要安静,特别在第三第四周更要注意。3。饮食要给予高热量的流质饭,每二小时
  一次(但蔗糖或牛奶最好少给或不给,以防在肠内发生气体)。4。时时注意病患的粪便、体温及脉搏,如发现
  体温突然降低,或脉搏增高,或大便内有血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应使病患绝对安静,腹部上冷敷,禁食一二日。
  (三)痢疾的护理∶1。照一般热病护理。2。隔离病患。3。静卧休息,以减轻肠蠕动。4。腹部及臀部保温,或用
  热水袋放在腹部以减轻疼痛。5。在急性期间,要使病患在床上平卧大便,以使腹壁不用力。6。急性期间,要常
  饮开水,每半小时或一刻钟给予一次,直至小便通畅为止。7。饮食∶在急性期可用痢疾第一类饭(流质饭),
  待症状减轻后可用第二类饭(半流质饭),直到大便没有粘液及血时,才可进软饭及普通饭。
  第十二章·调理诸法
  第二节·瘥后药物调理法
  属性:伤寒温热。大邪退后。余热未尽。元气已虚。胃虚少纳。脾弱不运。稍动则复。若调理失当。不
  知禁忌。随时可以转复。若非药物调理合宜。瘥后遗症。何能辄除。爰举其要。胪列二十四则于后。
  (一)瘥后浮肿 伤寒瘥后。脾虚不能制水。水溢于皮肤络脉间。肢体浮肿者。须实脾利水。宜焦冬术、
  茯苓皮、米仁、杜赤豆、 豆、山药、木瓜、车前子、泽泻之属治之。或以糯米、米仁、煮粥食最妙。
  有因食滞中宫者。乃病后脾胃大虚。不能消谷也。病者胃中犹燥。偏欲多食。食停心下脐上。则水不得
  上输于肺。肺亦不能通水道于膀胱。故溢于肢体而为肿。其症以心下脐上有硬处。按之则痛为异。
  小便或利或不利。当用平胃散。加枳实、山楂、麦芽、莱菔子、六神曲、为主。硬处消则肿自愈。
  或加苓泽。兼利水亦可。亦有气复未归者。热病大伤阴气之后。由阴精损及阳气。愈后阳气暴复。
  阴尚亏歉之至。切忌消利。吴又可所谓病后气复血未复。气无所归。故暂浮肿。不可治肿。调其饮食。
  节其劳役。静养自愈。吴鞠通曰。余见世人。每遇浮肿。便与渗利小便方法。岂不畏津液消亡。而成三消证。
  快利津液。为肺痈与阴虚咳嗽身热之痨损证哉。余治是证。悉用复脉汤。重加甘草。只补其未足之阴以配其已复之阳。
  而肿自消。至其辨法。气肿异于停水食滞者。停水身重。而小便不利。气肿身轻。而小便自利。食滞腹中有
  结。气肿腹中自和也。又有脾胃气虚。土不制水。溢于下焦。故从腰以下有水气而为肿也。宜牡蛎泽泻散。利小便
  而泄下焦之水也。
  (二)虚羸少气 伤寒解后。肺胃津亏气馁。余热挟胃火上升。致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胃有虚
  热。气不下降。竹叶石膏汤。加竹茹、白薇、主之。
  (三)日暮微烦 热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人微烦。损谷则愈。
  (四)瘥后发蒸 热症新瘥蒸蒸骨热如痨瘵者。乃余热留于阴分也。不可以其羸瘦。而遽用虚损法。
  必察其六府有结邪。则仍以攻邪为主。次察其筋络有壅瘀。仍以通瘀为主。次察其气道有痰涎。仍以祛
  其痰涎为主。数者俱无。方可清热。或无邪而阴伤。方可纯用养阴之药。或分其余邪之轻重。亏损之
  多少。而兼用养阴清热药进退加减以和之。
  (五)瘥后咳嗽 凡热退之后。尚有咳嗽未除。此肺胃津亏。而有余热恋肺。宜滋养肺胃之阴。
  其嗽自止。如南沙参、麦冬、地骨皮、川贝母、川石斛、花粉、茯苓、杏仁、桑皮、蔗汁、梨汁之类。
  或加生地、玉竹之类。新感风寒。而症见咳嗽。其病为轻。以其邪传入肺。肺主皮毛。邪从外达也。
  温热多内伤虚证。见咳则重。五脏传乘。肺受火刑。水源涸竭。每多死症。
  (六)自汗盗汗 瘥后自汗盗汗。虽皆属虚。然温热瘥后。多由余热未清。心阳内炽。以致蒸蒸燔灼。
  津液外泄而汗出。为阴虚有火。慎勿骤补峻补。苦坚清养为宜。苦坚如当归六黄汤加减。以育阴泻火固表。
  清养如西洋参、生地、麦冬、黄连、甘草、小麦、百合、竹叶、茯苓、莲心之类。若无热恶寒。而盗
  汗不止者。阳虚也。黄 建中汤加减。自汗不止者亦阳虚也。玉屏风散。加牡蛎、龙骨、收之。以固护腠理。
  实表固涩之法也。
  (七)瘥后喜唾 病后喜唾。久不了了。中土阳虚。胃中有寒。不能收摄津液。而冷涎上泛也。
  宜理中丸。加益智仁。温纳之。亦有胃虚而有余热者。宜用乌梅北枣丸。(乌梅肉十枚、大黑枣五枚、
  俱去核、共杵如泥、加炼蜜丸、弹子大。)每用一丸。噙化之。中虚不能摄水者。六君子汤。加益智仁摄之。
  若其稠饮自下焦漾漾而起。溢退场门中者。此肾气不纳。浊阴上泛也。宜都气饮。加胡桃肉、补骨脂以
  纳之。或少加淡附片以收之。或佐白术以制之。
  (八)皮肤甲错 病后身体枯瘦。皮肤甲错者。乃热伤其阴。阴液不能滋润皮肤也。治法以养阴为主。
  吴氏人参养荣汤。(方见前)清燥养荣汤。均可酌用。叶氏加减复脉汤。尤效。亦有粥食调理自回者。
  又有热毒为病。气血被其煎熬。瘥后饮食渐进。气血滋生。润皮肤而滋筋骸。或痛或痒。宛如虫行。
  最是佳境。不过数日。气血通畅而自愈矣。
  (九)瘥后发疮 温热新瘥。发疮者最多。乃余热淫于肌肉也。若照寻常疮症。温 妄施。断不能救。
  惟多服清凉解毒。兼养气血药自愈。
  (十)瘥后发痿 瘥后发痿。四肢不能动移者。热伤筋脉也。吴氏诸养荣汤。酌用。轻者粥食调理自愈。
  (十一)瘥后不寐 凡伤寒温热病。热退之后。夜不欲寐者。胃不和也。温胆汤、加秫米、和之。
  惊悸不寐者。心气虚也。前方合酸枣仁汤。去川芎清敛之。触事易惊。梦寐不安者。乃有余热挟痰也。宜
  用竹茹、黄连、石菖蒲、半夏、胆星、栀子、知母、茯苓、旋复花、橘红等味。虚烦不寐者。
  余火扰动也。黄连阿胶汤清滋之。心火内炽不寐者。慎勿骤补。宜清养为主。如西洋参、生地、
  麦冬、黄连、甘草、小麦、百合、竹叶、莲心、茯神。或加阿胶、或鸡子黄、珍珠粉、审证酌加。
  若终夜清醒。目不得瞑。或目瞑则惊悸梦惕者。余邪内留肝胆。胆气未舒。肝魂不安也。宜酒浸郁李仁、
  炒枣仁、猪胆皮、黄连、焦栀、淡竹茹、桑叶等。滑以去着。苦以泄热。
  (十二)瘥后昏沉 凡伤寒温热症。新瘥后十余日。或半月。渐至昏沉者。皆缘发汗未尽。余邪
  在于心包故也。或见潮热。或兼寒热如疟。宜连翘、栀子、豆豉、麦冬、菖蒲、淡竹叶、钩藤、丹
  参之类清解之。然有痰火内伏包络者。亦见昏沉。其人终日昏睡不醒。或错语呻吟。或独语如见鬼。
  宜丹参、白薇、麦冬、焦栀子、黄连、竹叶、辰砂染灯心、细芽茶。天竺黄、石菖蒲、川贝母、
  广郁金等味。再加厥症返魂丹。轻清以开达之。甚或万氏牛黄清心丸。叶氏神犀丹。皆可采用。
  (十三)瘥后怔忡 凡热病新瘥。怔忡惊骇。乃水衰火旺。心肾不交也。宜补水养心。朱砂安神丸。
  最妙。半夏秫米汤、合交泰丸、尤妙。
  (十四)瘥后妄言 凡伤寒温热病。每有热退身凉之后。其人如痴。神思不清。言语谬妄。或倦卧
  不思食者。此心神虚散不复所致。但当调养气血。兼治其心可也。神复妄言自止。吴氏安神养血汤主之。
  薛氏参麦茯神汤亦主之。但痰火余邪。内伏包络。亦有此症。当用鲜菖蒲、天竺黄、川贝母、连翘、
  钩藤、丹皮、竹茹、辰砂之类。以凉开热痰。则神自清而不妄言矣。若犹不应。加万氏牛黄清心丸。
  清宣之。亦有余热未尽。热扰于心。则多言谵妄者。宜导赤散。加麦冬莲心、朱砂拌灯心等。熄余焰而
  清心神。
  (十五)瘥后语蹇 伤寒温热症。热退后。其舌转动不灵。而语言蹇涩者。因心脾肾三经之脉。皆系
  绕于舌
  心肾虚则舌不灵动。痰阻脾络。肝风内扰则语言蹇涩不清。多是虚风痰火为病。宜加味逍遥散去白术。加生姜
  钩藤、鲜菖蒲、刺蒺藜、僵蚕之类。以熄风豁痰。痰多者。宜导痰汤加菊花、钩藤、白蒺藜、
  鲜葛蒲、姜汁、竹沥等。熄虚风而清痰火。若因痰热滞于肺络。有声不能言者。宜顾氏清金散加石菖蒲、
  竹沥清肃之。如因余热耗伤肺肾之阴。不能上接于阳者。宜清燥救肺汤。加岩制川贝、鸭梨汁、以清
  养之。若声颤无力。语不接续。名曰郑声。乃元气虚而无根也。宜贞元饮合集灵膏峻补之。
  (十六)瘥后额热 凡热病热退后。胃中痰食邪热逗留。额属阳明。故额独热。目神似觉呆钝。
  宜清疏之。二陈汤、加连翘、黄芩、山楂、神曲之类。清之和之。
  (十七)瘥后发颐 俗名遗毒。乃余邪留滞络中而成毒也。因汗下清解未尽。其邪结于少阳阳明二经。发
  于两颐者。阳明部位也。发于耳之左右者。少阳部位也。治法以解毒清热。活血疏散为主。误则成脓不出。
  而牙关紧。咽喉不利。多不能食而死。毒内陷而复舌燥神昏亦死。出脓后气虚血脱亦死。故宜早治也。
  古方以普济消毒饮为主。发在耳后。以柴胡、川芎、为主。在项下以葛根。白芷。为主。在项后或巅顶。
  加羌活、薄荷。时方以连翘败毒散为主。如羌、独活、荆、防、连翘、赤芍、牛蒡、桔梗、土贝、蒺藜、